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章 貧富倒置,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霸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212章貧富倒置
秣陵縣也就是建康的古稱,佔地約數百里,面積廣闊。
不過隨著孫策大力開發丹陽,這裡行政區劃就精密起來了,一個縣被一分為二,南秣陵、北建康。
因此秣陵縣的人口大概只有三千餘戶,但是他的縣君倒是一位能臣,名為鄭禮。
鄭禮是豫州沛國人,也就是劉備曾經駐軍的那一帶。這裡戰亂不斷,到如今也依舊有曹操、劉備在這裡激烈爭奪。
所以沛、譙一帶皆有大量士人被迫遠離中原,避亂淮南、江東。
比如鄭禮的老鄉劉馥,便是避難於袁術所在的淮南。孫策打下了淮南之後,聲望大震,劉馥便順利的投效到了孫策麾下。
這可是曹魏最著名的六位精達事機、能肅清萬里的刺史之一,正是他單騎入空城合肥,安定了江淮,修繕起來合肥城,使這裡成為了張遼威震天下的根基。
如今他以奇才,被委以重任,擔任守壽春令,也就是代理壽春縣令,負責安定地方,恢復生產。
不過與劉馥這位老鄉不同,鄭禮很早就投到了孫策麾下。他早年避難江東,與孫邵、滕胤等齊名。在孫策打下曲阿之際,便順勢而降。
魏蜀吳三國曆史上建國之後,都有人主持修訂了律法、禮制,比如曹魏主持這方面的是陳群,蜀國是諸葛亮、劉巴、法正等人,而吳國負責這方面的便是張昭、孫邵、滕胤以及鄭禮,此四人,採周、漢,撰定朝儀。
以廟廊之才,而治三千戶人家,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待孫策跟顧雍抵達秣陵,他這位秣陵長就立即率數名身穿皂袍、頭戴幘斤的小吏在城邑前相迎了。
鄭禮的足跡可謂是踏遍了大半個中國,所以口音並不特別明顯,說的是雅言。
自公元前770年,平王定都洛邑建立東周,洛邑的語言就漸漸成為了整個東周時期雅言的基礎。《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也就是孔子正是用洛陽雅言來講學的。
這個傳統要一直延續到永嘉之亂,洛京傾覆,東晉遷都建康,然後結合吳語,形成金陵雅音,然後為南朝歷代所傳承。後世常說的吳儂軟語,說的便是這種。不過軟並非秀氣,女子講來具有獨特的柔美靈秀之風,男子講來則頗具儒雅倜儻之氣。
鄭禮說話便是儒雅從容,給人一種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感覺。與其交流,讓人如沐春風。
孫策好奇的問道:“鄭縣君口音並非雒陽北方雅音,可是在南方居留許久?”
鄭禮點頭,說的:“《荀子》有言: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我此前曾擔任烏傷縣長,故口音有受其影響。”
烏傷縣長!這個地方孫策知道,畢竟這是他所領的會稽郡最南面一個縣了。
再往南大概穿過一千里路,會抵達東冶,也就是新設的吳興郡。
在吳興郡設立之前,烏傷縣以南,穿越一兩千裡都沒有大漢任何縣邑、城池,要一直到交州,才會再見到從屬於大漢的州郡。
往日裡這近兩千裡的土地上,盡皆是山越、宗賊,雖名為漢臣,但完全不為漢室所管控。
沒想到鄭禮此前竟然在烏傷縣擔任縣君,孫策立即來了興致,問道:“卿此前赴任烏傷縣,當地情況如何?”
鄭禮沒有一味的誇讚,而是很公正的說道:“將軍曾遣會稽南部都尉賀齊,擊破山越北地,降宗賊之類,遂空其地。後又有王朗竄逆,東冶叛亂,以致會稽空虛,居民散逃。我進入烏傷之際,其縣已空,時惟空城。”
顧雍此時開口稱讚道:“自將軍掃逐山越,選賢任能,安定郡縣,乃有華夏。始遷四方之人,以實其縣。初始習尚錯雜,靡有定趨,建安以前,耕無百畝,商多懸罄,婚喪僅足成禮,卒伍苦於版築。”
“然及將軍推廣教化,鄭縣君勸課農桑,比復三年,閒曠之地皆成沃壤,中產之家頗蓄六畜。伏處天末,亦與內郡同風。我經過烏傷縣時,入目所見良田阡陌,皆連綿沃野。”
伏處天末,亦與內郡同風!也就是當地雖然偏遠,可語言、風俗、穿著都已經與華夏內部州郡相同。也難怪鄭禮的雅音已經有了南方的特點。
而百姓更是開墾了大量的荒田,使沃土千里,已然中產之家。
這誠然有孫策不立田制的制度優勢,不然百姓根本沒有這種積極開荒墾田的主動性。全等著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