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幽州販馬,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霸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213章幽州販馬

江東只有改粟種稻,才能讓民生富庶起來。

不說其他的,至少讓百姓實現白米飯自由吧?

如今《氾勝之書》裡面就已經有了早稻、晚稻以及稻田調溫法的各種指導。

江東明明稻米的產量可以遠超粟米,但百姓依舊種粟,不過是習俗使然。

顧雍此時開口,說道:“神農之教,雖有石城湯池,帶甲百萬,而又無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實天下之命。”

“故氾勝之言,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得時之和,適地之宜,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

“江東天熱而多雨,實乃水田之首選。若能廣種水稻,畝收十石,則天下無飢矣。”

氾勝之!這可是大漢最權威的農學家了。他在大漢的地位,堪比天朝的袁天師。

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在關中督三輔改粟種麥,遂使關中豐穰。

“得時之和,適地之宜,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孫策讚歎道:“能概述此言,便可知氾公的確可謂農學之大家。關中宜種麥,遂督關中百姓皆改粟種麥。我江東亦應因地適宜,督百姓皆改粟種稻。”

鄭禮驚詫了一瞬間,立即說道:“將軍,江東百姓承春秋吳越之風,皆鬥狠剽烈,不敬王命。若強逼其改粟種稻,恐引起民怨沸騰,有豪猾者趁機謀亂。”

孫策從容的揮了揮手,說道:“有孤在,有孤三萬大軍在,此輩不足為道。孤威權聲望如此,若再不改之。難道期望後人生於宮中,長於婦人之手者改之?況且總有數千乃至萬人叛亂,餘眾改粟種稻,產出亦足以數倍於以往。”

氾勝之說的那句,田雖薄惡,收可畝十石,實在是太打動孫策了!

哪個諸侯能受得了這種誘惑?

況且孫策十分清楚,江東三吳之地,這是真正的魚米之鄉,只要改粟種稻之後,畝產十石可能都只是尋常。

像曹魏屯田那種“白田收至十餘石,水田收數十石”的壯舉亦並非不可能達成。

哪怕只丹陽一郡,開墾百萬畝水田,就足夠收穫上千萬石稻米了,足夠百萬人支用數年。

而百萬畝良田,按一夫攜五口而治田百畝計算,只需要一萬戶人家就能夠開闢出來。

哪怕算上精耕細作以及輪耕,也不過是兩萬戶或者三萬戶就足夠了。

孫策態度堅定,說道:“改粟種稻,江東必行。就從建康、秣陵一帶開始。”

鄭禮建議道:“將軍大可不必強制全境百姓皆改粟種稻,秣陵之南已經興修水利,自石城、丹陽兩縣到秣陵、蕪湖一帶,皆水利貫通,有督農校尉在此處屯田。屯卒數萬人,開闢三五十萬畝水田完全不在話下。可先從屯田士卒處推廣種稻之利,而建倉儲存稻米。百姓建稻米滿倉,必定欣然而改粟種稻。”

督農校尉部?

孫策驚詫,看向顧雍:“當初孤在此地所留屯卒,依舊猶有人在?”

顧雍點頭,說道:“中原難民避難江東者終年不絕,將士俘虜山越賊寇亦充塞道路,建城之餘,長史便將無以為生者暫時充入督農校尉處,由督農校尉鄭渾督之,於此處屯田。”

鄭渾!

孫策記得這位名士,他兄長鄭泰就是聯合何顒、荀攸共謀誅殺董卓的那位天下名士。

事情不密,鄭泰、鄭渾都避難於淮南。

不過鄭渾也是聽聞孫策在江東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後就早早的脫離了袁術,投入到了孫策麾下。

孫策問道:“鄭校尉政績如何?”

提起鄭渾,顧雍立即露出笑意,說的:“鄭校尉實乃國之棟樑,天下楷模啊!”

這個詞語!孫策深吸了口氣,如果沒記錯,後世有天下楷模這個成語,就是出自鄭渾。

沒想到他到了江東,還是建立了這種奇功偉績。果然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啊。

孫策不由好奇的問道:“鄭校尉都做了何事?以至於得天下如此評價。”

顧雍立即詳細說道:“鄭校尉初到江東之際,天下未定,民皆剽輕,不念產殖;其生子難以哺育,率皆不舉。”

“於是鄭校尉奪其所督五縣百姓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又嚴刑重法處罰棄嬰之罪,凡生子不舉者皆需服徭役三年,為官府興水利,修版築。”

“民初畏罪,後稍豐稔,無不舉贍;所育男女,多以鄭為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星穹鐵道:我有一劍可斬星神!

無敵程璐大世界

[洪荒]眾神排排坐吃瓜瓜

竹之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