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2章 鮮卑朝拜,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策有取漢而代之的野心,從他將袁紹首級懸首建康北闕之後,就已經是昭然若揭了。
不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也是一個在中原內外都公開的秘密。
就連鮮卑向中原派遣使節,都沒有去雒陽,而是來到了建康。
而鮮卑之所以肯遣使到中原,也是跟幽州局勢相關。
漢末以來,羌胡內侵,為亂中原。
其中北方以匈奴、烏桓、鮮卑三族最為強盛。
而這三族對中原的態度和親近程度又因為所處遠近各有不同。
匈奴放牧之地最靠南,所以最深度的參與了漢末諸侯的爭霸,也因此地位最低,直接向河北諸侯選擇了臣服。不論是袁紹、曹操都能輕而易舉的逼迫他們聽從調遣,冊封其單于。
沒辦法,匈奴的部落就在河東、河西、太原甚至上黨一帶,高幹都能揮數萬甲士殺入其境內,匈奴委實是沒有抗拒的能力。
在匈奴之外,就是烏桓了。他們因為在幽州、幷州北部,與袁紹還未接壤,所以雙方採取了親善態度。
袁紹拉攏和扶持了一批的烏桓名王,因而趙室與烏桓的關係最為密切。
烏桓因此而逐漸轉盛,控制了塞內、塞外的大片牧場。
也正因此,鮮卑被隔絕在了最北部的塞外,幾乎鮮能參與中原的戰亂,天然立場不同於匈奴、烏桓的親近趙室。
他們想要爭奪牧場、開展互市、發展族群,就只能選擇親近宋室。
此次遣使前來中原的正是鮮卑三部中,相對親近中原的左部鮮卑步度根。
這是鮮卑著名單于檀石槐之孫,在檀石槐時期,鮮卑一統塞外,在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奪漢室,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余,向西進擊烏孫,完全佔據匈奴故土,一度攻至倭國,東西達一萬四千餘里,南北達七千餘里。曾多次攻打漢朝的“緣邊九郡”及遼東屬國。拒絕漢桓帝“封王與和親”。
不過胡虜無百年運,檀石槐一死,他的兒子和連就因為昏聵自大,親攻漢室,就被射死在了漢室北地郡境內。
由是鮮卑陷入了分裂,和連之子步度根繼承了左部鮮卑,龜縮在雲中、雁門一帶。
另一位雄才大略的小部落首領軻比能快速崛起,稱雄於中部。
最後東部一群小部落聯盟散落在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
鮮卑的勢力分佈,現在宋室根本沒人在意,也沒必要多關注。
因為這目前還不是宋軍勢力可以輻射的範圍。
步度根之所以相對親近中原,也只有一個原因,他們的勢力距離中原最近。
他不採取親善態度,要是中原感覺如寒芒在背,揮兵北伐,他部落勢必損失慘重。
夷狄胡虜,自古畏威而不懷德,莫不如是。
因此,孫策在聽說鮮卑使節請求朝見之後,特意將張遼從前線調了回來。
鮮卑的使節名叫戴胡阿狼泥,是步度根部落一名大人。
其朝拜孫策之後,孫策乃謂之曰:“汝聞河北有趙國天子乎?”
戴胡阿狼泥對曰:“聞之。”
於是孫策命左右引戴胡阿狼泥及使節團隊二十餘人,詣張遼前,曰:“此是執得趙國天子者,懸其首於北闕。”
張遼厲然顧之,鮮卑惶恐,不敢仰視
張遼之威容如此,孫策甚嘉之,謂之曰:“申國威於萬里,宣朝化於一隅,使夷狄之民俱出湯火,數百年寇旬日廓清,專是公之功也。”
孫策一邊下令給張遼進位至鎮北將軍,增邑千戶,賜絹八千段。一邊也詢問了一下諸位大臣對於鮮卑朝拜的態度。
張昭如今進位至宰相已經是眾望所歸,但孫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