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9章 開元盛世,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期望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百姓皆各得其所。
此時諡號還沒有被後代氾濫玩壞,仍是皇帝最重要的評價。
太子雖然比較淳樸,但並不愚昧,他立即接著回應道:“父親是教導兒臣,要用大型器械生產出更多的財富,才不會使民間百姓窮困。”
孫策實在是沒有意願去管幾百年後子孫的福澤。
“沒有百姓民不聊生,這些公侯就算造反,亦可輕易平定。當民心在宋,你就算一次奪爵兩百名列侯,他們亦只能引頸就戮。”
四海窮困,天祿永終。
百年之後,就算要衰退,那也是得耗時幾代人。
天子不需要太有才華,他太有才華容易傲慢輕物,自以為天下人都不如他,所以聽不進去勸諫。最典型的就是楊廣。
況且宋室以制度治國,孫策也不希望天子太強勢,把個人私慾凌駕於整個國家之上。
其二是,太子這容易被人影響的性子,也能更好的繼承自己的大政方針,沿著自己設計的帝國方向走下去。
經緯天地曰文;
當宋室已經不能給百姓創造福祉,使得天下窮困,那就退位讓賢吧。
孫策現在的心態無疑是很好了,凡事只要豁達的去看,都能找到積極的一面。
但儒家為了維護統治,或者說士大夫們設計不出來更好的政治社會,所以就拋棄了禮記·禮運·大同篇裡面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放棄了男女老弱皆有小康生活的理想,選擇了天下同貧,重本抑末。
太子如今的這個性格,有利有弊,孫策覺得是利大於弊。
公元第二十個紀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又怎麼能指望公元第二個紀年找到方法?
所以孫紹說道:“如今開元盛世,有天下無窮人之稱。兒臣必繼父皇之偉業,邁文景之治世。盡天下之智計,發展百姓之民生,使天下黎庶,皆溫飽無憂。”
慈惠愛民曰文;
博聞多見曰文;
能定典禮曰文;
經邦定譽曰文;
修德來遠曰文;
化成天下曰文;
聲教四訖曰文;
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
這六十八個字,可謂是對皇帝一生最高的評價了。
所以李世民戎馬一生,最後心心念唸的想要一個文皇帝稱號。
孫策素來與李世民相較,這方面自然也是不願落於其後。
他可不想跟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趙武帝石虎之流混在一起。
不過孫策不想武功方面的事情,可不代表他朝廷裡的這些大臣們不想。
朝廷改元以來,休養生息近十年,已經很久沒有對外發動過戰爭了。
上一次大戰,還要追溯到涼州之戰,周瑜帶著十萬大軍一舉拓土四千餘里,羌胡故地自西海而東,十餘郡皆為宋室所有。
周瑜帶著精兵行軍一年兩個月,征程八千里,一舉覆滅了在涼州興兵三十多年的韓遂。
再之後,就只是小規模用兵了。
隴西都督府的都督徐晃只帶了八千餘精兵,深入羌地兩千餘里,一舉覆滅馬超餘部,斬首馬超並其妻女兩百餘人。
陸遜率軍五千以及徵調西域各國三萬聯軍,擊敗了康居,斬首其王,懸首北闕。
這兩場戰事雖然打得十分精彩,可對中原上朝而言,甚至不足以紀錄。
在朝廷眼中,這是絕對意義上的兩場邊境戰爭。
打贏了是理所應當;打輸了,那是主將無能,等著被彈劾問罪吧。
甚至他們連糧草都沒有向朝廷請求。只用的是本地邊疆的存糧。
而涼州由於三十多年的戰亂,人口銳減,導致的當地良田極多,百姓極其富庶。
所以當地士卒盛讚:“土沃物繁而人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