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z計劃(下),鐵十字,月影梧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張圖紙是日本改雲龍級航空母艦的德國版,原設計排水量1.75萬噸,不過採用的是開放式艦首,德國海軍設計局擬將其改為大西洋艦首,其餘內部設計大體參照,並按設計師要求對部分結構進行合理加固(德國人總覺得日本船不夠牢),這兩處改動直接讓排水量增加了3500噸。由於艦首修改的緣故,德版載機數量會減少,在排水量增加到2.1萬噸,增加了20%的前提下,艦載機預計仍只有49架常用+6架後備(日本是57+8)。
霍夫曼開了口:“這款中型航母我考慮建4艘,北海方向2艘,地中海與印度洋方向2艘。至於工期,我希望竣工時間是20個月,最晚不超過24個月。”
“一條要多少錢?”雷德爾緊張地問。
“1億。”
“義大利人出錢麼?”
施佩爾搖搖頭:“不出,甚至義大利船廠部分設施改建和擴容還要我們掏錢,總體您按4.2億算吧。”
兩年完工,等於又是每年2.1億沒了……
“要求從3月份起依次開始建造工程,每月一艘,3、4兩月本土開工,5月份開始斯特拉塞號建造工程、月份讓義大利船廠完成基建後開始建造。”霍夫曼拍板道,“這是關係帝國最後能否取勝的核心軍艦,必須完成,所需材料和人工由施佩爾負責排程,艦員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培養了。”
第四張設計圖上場時,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那上面密密麻麻布置了幾十門高射炮。
“先生們,這是我插手設計的新型驅逐艦,我管他叫刺蝟級……”霍夫曼笑眯眯地說道。
“哈!”眾人一陣鬨堂大笑,元首的俏皮話太形象不過了:那上面林立的高射炮群可不就像一頭將背刺全豎起來的刺蝟?看得人頭皮都要發麻。
“日本建成了秋月級防空驅逐艦,從防空效能來講勉強令人滿意,但元首希望我們更進一步,並親自提出一種火炮設計理念用於近距離防空。”舒伯特換了一張新圖片,上面的造型很獨特,截面圖看上去密密麻麻像蜂巢,對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來講心裡壓力很大。
“我管這種高射炮叫密集陣,是以毛瑟公司多管轉膛mg213航空機炮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艦載版,雖然目前飛機上搭載還沒有完全成功,但由於艦載版在體積和重量上可以放大,因此技術運用不像航空機槍這麼受限,身管也可以更長,考慮將6門或8門mg213組合在一起當一座密集陣炮塔,利用電力驅動,單門每秒射速預計高達1400-1500發,炮口初速預計1050米/秒,然後組合後足以拉起一場金屬風暴……”
“這款驅逐艦偏重於高射火力,遠端防空是6座三組雙聯裝共計12門的88mm高平兩用炮,中程防空是多達16門的40mm博福斯高群,近距離就是12座元首開發的密集陣,至於魚雷發射管原考慮取消,最後決定每艦隻保留2具魚雷發射管。”舒伯特解釋道,“遠端防空時88mm高射炮將用雷達進行指揮,而中近程防空全部利用密集彈幕殺傷——當俯衝轟炸機強行撲下來時,有多少能頂得住如此熾烈的火力?”
“另外還有一種很好的創新,空軍軍備部折騰出了無線電近炸引信,正在做定型驗收前的最後測試,如果順利7月份就可以用上新引信,當然目前只能塞進88mm炮彈中,但即便這樣也夠敵人轟炸機好好享受了。”無論近炸引信、密集陣還是雷達火控都是霍夫曼基於現狀而提出來的新點子,空軍對此也急不可待——如果艦載防空有了成效,那地面防空塔對付重型轟炸機也會有更大把握。
“這艘軍艦的反潛效能也比較突出,我們將安裝最新的對海搜尋雷達、聲吶和水中聽音器——這些已在其他艦艇上試驗過了,發現我們的u艇效率提高了5-7倍,同時還將搭載數量高達128枚的深水炸彈……速度會比z級略慢一些,最高航速35節,續航力大約6000海里/18節。”
聽完舒伯特的介紹,眾人立即轉過頭去看鄧尼茨,他露出了尷尬的笑容:“這個……上次用的都是舊型號潛艇,新型號不會如此。”
雷德爾明白了,這是一艘徹頭徹尾的防空反潛型驅逐艦,雖然標準排水量足有3200噸,但幾乎沒什麼噸位用於傳統艦隊交戰和破交,完全是配合航母編隊使用的,那點88mm口徑高平兩用火炮連一些萬噸級貨輪的火力都趕不上,至少人家都開始裝備火炮了。
“新型驅逐艦元首要求至少建24艘,初步打算兩邊同時開工。”威澤爾介紹道,“其中德國本土建造14艘,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