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歷代興衰演義,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品:歷代興衰演義
作者:呂撫
內容簡介:
歷代興衰演義(原名《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版本:
原書《二十四史通俗演義》有雍正間刋本,四十四回。本書刪去原先四十一至四十四回(各朝年號丶儒家道德丶歷朝各地物產丶歷朝各地災異風俗),另增二十回,總計六十回。
原書一至四十回記敘盤古開天至清兵南下統一全國之大事。本書由清康熙時期,平西王吳三桂絞死明朱桂王一事寫起,至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派代表簽訂和約,將上海改為商埠一事止,著重在民國之事。
正文
第1回 盤古王一出世初分天地
詩曰:
混沌初開氣候淳,標枝野鹿看君臣。
三皇五帝賓天去,辛苦閻浮世上人。
卻說王者父天母地,而子萬民。可見天為父,地為母。帝王為之子,而天下萬世臣民,則又帝王之子也。此書單言歷代帝王之事,自不得不由子而溯源其父母。
從來言天地者,曰形如雞卵,誠哉斯言。第以為悉如雞卵,則又與雞卵不同。蓋雞卵只一重,而天凡九重。其第一重宗動天,無星轉動,有氣無形。為黑罡風,瞬息千里,其力甚猛,帶三垣二十八宿天,以至土、木、火、日、金、水月輪諸重天,自東而西,一日繞地一週,而過一度。其外則渾淪一氣,衝穆無際矣。又曰宗動天之外,為元際天,為常靜天,元遠無極,宗動天之內。其第二重為經星三垣二十八宿天,與宗動天甚近,帶轉甚速,其自西而東轉也,一歲只差得一分,六十年只行得一度,七千年作一週。此以下八重天,俱自西而東行。然為宗動天所帶轉,故在下望之,俱升東而沒西也。第三重填星,即土星天,去宗動天稍遠,帶轉稍遲,其自西而東行也,二十八日差一度,二十八年一周天。第四重歲星,即木星天,去宗動天漸遠,帶轉漸遲,其自西而東行也,一日差一度,十二年一周天。第五重熒惑,即火星天,去宗動天較遠,帶轉較遲,其東行也。二日差一度,二年一周天。第六重日輪天,去宗動天遠,帶轉遲,其東行也,一日差一度,一年一周天。第七重太白,即金星天。第八重辰星,即水星天,去宗動天遠,帶轉俱遲,其東行也,一日差一度,一年一周天。第九重月輪天,去宗動天愈遠,且以近地,帶轉極遲,其東行也,一日差十三度有奇,一月一周天。
其經星分六等:第一等最大者,穿心三百五十六里零,其餘以次而減。至六等星最小者,每天穿心二百六十里零。日大穿心一千七百五十里零,月大穿心六百里零。其五星惟土星、木星為大,穿心俱三百四十里零。太白穿心一百一十四里,辰星穿心六十里零。其諸重天,各相去九萬里零。
一重天,間一重氣,而日輪經星二重天倍之。其所謂差者,謂宗動天自東而西行,諸重天自西而東行,與宗動天差,所謂天道左旋,日月五星右旋也;一度者,下望天一尺也。此九重相包,如忽頭皮皆堅硬。而日月星辰,定在其體內,如木節在板,因天而動。
第天體明無色,則能通透光,如水晶玻璃然,而內外若一體。星則如石然,而潤澤有光,故在下視之,能透九重,愈遠愈明也。其月輪天之下,為火際,火際之下為冷際,冷際之下為溫際,人物俱在溫際氣中。
其月有晦、朔、弦、望,日月有薄蝕者,以日猶火,月猶水也。月與星俱無光,借日照之光以為光。月在第九重天,於人最近。日居第六重天,遠而在外,故晦朔,則日照月之上面,而下面無光。弦則月東行,漸與日遠,日從旁照,漸有一線之明。望則日月相對,日光照月之下面,而全明矣。然所謂相對者,以日行黃道。月春行二青,夏行二赤,秋行二白,冬行二黑之八道。此八道,皆斜出於黃道之內外,雖相對不甚正,從傍借照也。若日月各當九道之交,相對甚正,則地居中,日光為地所掩,而月蝕。若當晦朔之時,日月之行,適當九道交處,則日光為月魄所掩,而日蝕矣。其交處近日者曰天首,是為羅猴,故日猶火也,故曰火之餘。其對沖為地尾,是為計都,以其常當地影,故曰土之餘。勃星生於月,月行有遲速之不同,其最遲處為孛。月屬水,故孛為水之餘。而氣則生於閏,二十八年十閏,而氣一周天。閏為歲之餘,故氣為木之餘。此四餘,無形而有度,並七政為十一曜也。
其有瑞星、妖星者,乃治亂災祥之氣。積而先見,本乎地而應乎天。又或一方冤淫之氣上蒸,積為彗孛,必有刀兵殺掠之慘,皆生於月輪天之下者也。其流星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