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章 為奴當如曹爾玉(第三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虐的古今罕見,聽說他在濟南、在遼東、都築有京觀,德世子如此愛築京觀炫耀武功,實非天下之福!”
“是啊,我大明講究以德服人,如此暴虐又焉能……”
不等那人說完,就有人大聲反駁道。
“德華兄所言詫異,以德服人,於那東虜蠻夷,如何修德政?如何以德服人?要是他們施以之教化,又豈會殺戮我百姓?”
“正是,正是,東虜,蠻夷也,對蠻夷,就要用蠻夷的辦法,以德服人,施以教化,那也得分人……”
不得不說,有明一代在“華夷之辯”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絕大多數明朝人還是能分得清得,大明的政治正確是什麼?就是殺韃子。那怕就是到了國家搖搖欲墜的時候,也是不改初心,殺韃子可以,與韃子和談……絕對不可能!
在這個巨大的京觀附近,圍觀的人群中,不僅有普通百姓,有官員士人,當然少不得也有慈悲為懷的出家人,在京觀築成後,就有和尚到此為其唸經超度亡魂,不過,誰都沒有注意到,在這些和尚中,卻有一個人用異常複雜眼光打量著這座京觀……
長江邊,穿著一身僧袍的和尚,凝視著長江,似乎是在那裡念著經,也許是在那裡超度沉於江中的建奴,出家人慈悲為懷,即便是建奴也得超度一二。
“貝勒爺,奴才說過,漢人狡猾,萬萬不能相信,可是您……”
置身於江邊,曹爾玉不禁長嘆口氣,那天在貝勒爺決定上船離開時,他就留了一個心思,在別人上船時,他剃光了頭髮,然後穿著僧袍,得虧他是漢人,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話,這幾天冒充著和尚的他,並沒急匆匆的逃過江去,而且寄宿於城外的寺院中,因為父親研讀經文的關係,經文他倒也能說上幾句,所以也沒人注意他這個逃難來的和尚。
躲了幾天後,直到現在風聲不緊後,他才離開寺院,但是在過江前,他還是來到了江邊,祭奠死難的幾萬大清國將士,甚至就連同貝勒爺也沉入了江中餵了魚——他在寺中藏身的第二天,就聽人說貝勒爺一行上萬人,四十艘大海船剛過鎮江就被天雷劈沉了,那一帶水流湍急,以至於船上的上萬將士,甚至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就沉入了江水裡!
天雷!
這世上難道真的有神仙?
如果沒有神仙的話,又怎麼可能一下子劈沉幾十艘船?
當初他可是親自上船搜查過,船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可船為什麼沉了?
在過去的幾天之中,曹爾玉一直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後來想去,到最後反而越來越害怕了。
當然,他害怕的並不是所謂的神仙,所謂的火神。
害怕的是自己這麼逃回大清國之後,到時候皇上和主子們會不會怪罪自己。
要是到時候他們怪罪的話,又該怎麼辦?
恐怕真的是性命難保了。
也正因如此,他才在心裡打定主意——他是從江上逃出來的。
當初船被天雷擊沉之後,他和很多人一樣都落入了水中,只不過他相對幸運一些,在沉船的時候抱著一個木板漂到了下游,然後僥倖活了下來。
這樣的話騙得了幾個人?
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他的這個說法能夠被接受,那他就能活下來。
當然,想要活命還要有些其他的功勞。
想到這兒,曹爾玉又特意摸了一下自己背在身上的箱子。那個箱子裡裝著幾枚他從戰場上時來的炮彈。儘管重達幾十斤,可是他仍然是走到哪帶到哪,生怕他們丟了。
只要幫主子們造出這樣的開花炮彈。到時候主子們肯定不會再計較自己逃出來的過錯。
當奴才不容易。一個忠心耿耿的奴才更不容易。既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又要千方百計的討好主子們,為主子們辦好差事。這可真不容易啊。
“哎,難啊!”
又一次,曹爾玉把目光投向南京城,他之所以會冒險逃出寺廟,就是因為他剛得知一個訊息——德世子要北上了!
要去打王爺了!
無論如何都要給王爺給主子報個信,千萬不能著了那人的道啊!那傢伙可實在是太狡猾了,幾萬大軍,就那麼讓他給坑沒了,給坑到了江裡頭。
心急如焚的曹爾玉,很快就在碼頭坐上江船,過了長江,然後便一路北上,只不過一路北上的他並不知道,其實現在多爾袞的心情同樣也是極為沉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