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2章 當今之世,擇君而事(第一更,求訂,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王賣地的訊息一出,一時間,山東、北直隸、南直隸四處鼎沸……
為何鼎沸?
魯王居然把強佔民田,強指民田為莊田,強掠民財……
那個王八蛋居然幹了這麼壞事!
儘管海內鼎沸,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那些個報紙卻一致的選擇了沉默。
為啥沉默?
因為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被強佔的民田都是投獻的。
苦主沒理啊!
這魯王是趁機吞沒百姓家業啊!
可問題是,那些土地的地契上寫的確實是魯王府的名字。怎麼就成了老百姓的東西了呢?
擱過去,這是一筆糊塗漲,可是打從清查降勳、逆臣家業,將投獻田產一併抄沒後,這筆帳就不糊塗了,只要地契上寫的是誰的名字,那地就是誰的。
你說是投獻的,行,按大明律,投獻人流千里!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裡,山東、北直隸、南直隸盡是怨聲載道。不知多少“百姓”欲哭無淚,多少“百姓”痛哭藩王殘暴,昏君糊塗。
當然,哭歸哭,罵歸歸,他們還是要一邊哭著,一邊湊銀子,把他們口中的“祖業”買回來。那怕就是心裡在滴血這地也得買回來。
畢竟這可是一家人的生計呀。
地價還不便宜,地分九等,下等劣田也要十兩起步。
得,掏銀子吧!
這銀子,掏的不情願啊。
“他叔,聽說了嗎?耿家足足掏了六萬兩銀子,才把他家祖傳的三四千畝地給買回來!”
街頭上賣炊餅的漢子衝著路邊賣羊肉湯的老漢嚷嚷道。那張臉上這一刻竟然寫滿了暢快。
“怎麼沒聽說?”賣羊肉湯的老漢,像是恨不得別人聽不見似的大聲嚷嚷道。
“這陣子,這方園幾十裡頭到處都在嚷嚷這件事兒。耿家掏了六萬兩,王家掏了四萬兩,還有陳家,還有方家,他們掏銀子的時候,那臉色,大夥都說,跟死了爹孃似的,不知道多難看啊。這回啊,他們也是報應來了!”
“就是,報應啊!”
“哈哈,可不是報應咋的,照說魯王爺還真厚道,世代耕種莊田的佃戶買田,可以分成三年付清,還不收分毫利息。”
“那可不,魯王仁義!”
正喝著羊肉湯的路人插話道。
“魯王仁義,那也得看對誰,咱們平頭百姓是不用付利息,可那些個老爺們,拖欠點銀子,誰不得給個五六分的利息!”
“哈哈,這不還是報應!”
“可不是!”
一時間,大街上盡是一片笑聲。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分得清好壞,當然,大多數,他們更喜歡看熱鬧,尤其是在這種區別對待,富人吃虧的時候,大家都是喜聞樂見的。
手段,別看那些個王爺動不動整出群體活動的笑話,可是論起手段來,還真不差,畢竟,一不小心,是要沒命的,幾百年下來的,看似小心謹慎的背後,其實還有著數不盡的手段。
魯王家的一萬多頃地賣了多少銀子?
一千萬兩?
這是最起碼的,這麼多銀子用來幹嘛?
自然是用來招兵買馬,當然,他們所需要的軍艦、軍械都是軍方半買半送淘汰給他們的。與此同時,還要安排長史司派人先期入封國,這個將來的執政影響很大,這樣的規劃也是長遠而務實的。
在長史司派人去封國作前期準備時,這邊朱以派以及魯藩上下的郡王、將軍們倒也沒有閒著,他們都先後抵達了中都,在中都接受系統的軍事教育,學習軍事指揮,學習行軍打仗。
這也就是所謂的“中都閱武”。
……
“炮響了!”
一名士子在院落裡匆匆大喊:
“諸位,炮響了,要張榜了!”
一人衝到姚啟聖的房間外,拍門喊道:“熙止,張榜了,張榜了!”
“莫急,莫急,這就出來。”姚啟聖穿著一身新衣,帶著書童昂首挺胸走到院中,朝眾人抱拳:
“今科必中!”
“今科必中!”
“今科必中!”
不管平常是否互相看得順眼,都是讀書人基本風度還是要有的,特別是在今天這種時候。
吏員張貼舉人榜時,各地士子早已團團圍住了。
每當找到自己或者友人的名字時,都會響起一陣歡呼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