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4章 守備大人的烏鴉嘴(第二更,求訂閱,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者,詭道也!

就在松平信哲以及那些大名藩主們率領兩萬人馬浩浩蕩蕩的朝著縱深挺進,孔有德等清軍將領紛紛派出快馬向東清朝廷求援的時候。

數十艘大船在巡洋艦的護送下駛離了下關碼頭,為了儘快結束對建奴的討伐,梁山親自率領兩萬人馬,從下關出發,向著石見駛去。

三天後,駛過對馬海峽的船隊,抵達有著鯨海之名的北海南部。

梁山並未直接向石見城發動進攻,而是將登陸地點選在了距離石見城一百里之外的石見銀山。

石見銀山自1526年由九州博多的富商神屋壽禎發現以來,持續開採約400年,這裡不僅盛產白銀,同樣也盛產銅條、鉛錠,在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石見銀山是世人唯一知道的日本銀礦山,在歐洲製作的亞洲地圖和日本地圖上都在石見銀山附近標有“銀礦山王國”的字樣。而且因為石見銀山出產的銀純度極高,在東亞交易中的信用也很高,因石見銀山位於佐摩村,因此該地出產的銀被稱為佐摩銀。

當然,梁山選擇石見銀山並不僅僅只是為了這裡的白銀,更有一個更重要原因是,這裡擁有一座設施完好的港口。

儘管大田港並不大,但是設施完好,將其攻佔下來之後,這裡可以成為他的後勤保障基地,以及海軍的臨時錨地。打仗就是打後勤,對此梁山絕對不敢掉以輕心。

況且,建奴那邊一直都在提防明軍的進攻,在石見城附近集結了重兵和設定了眾多炮臺,直接攻打石見城的阻力太大,為了求穩,他才選擇了石見銀山。

這裡既有港口,也有白銀,沒有比這更好的目標了。

而想要奪取石見銀山,就必須要奪取石見山炮臺,那裡是石見海陸門戶,一旦佔領了炮臺,就可以長驅直入,奪取石見炮臺。

石見炮臺城拉於銀山柵內西北十里處,修建在海拔153米的龍嚴山山頂。在歷史上,在日本的戰國時代,曾經經歷過多次爭奪銀山支配權的戰事。在德川幕府時代,石見城被幕府下令摧毀。而在建奴奪取石見後,因為其在靠近鯨海(日本海),出於防禦海上來犯之敵的考慮重新建城,自從其建城以來,一直是建奴於這一帶重要的軍事基地。。

石見炮臺是陸海防炮臺,既可以抵禦可能來自陸地的進攻。也可以抵禦來自海面上的攻擊。因為遼東被大明從海上捅了“菊花”,被吃一塹長一智的建奴,極為重視海上的防禦,在逃到日本後,一直把防止海上襲擊作為重點,因此在炮臺上佈置了大量的大口徑火炮。

石見炮臺位於山頂,沿山修築有高達數米的胸牆,胸牆上堡壘密佈,整個炮臺完全依山而建,成為一個獨立的軍事堡壘。雖然堡壘看似堅固,但是炮臺平常只佈置了一千兵力,因為炮臺只有三十二門大炮,配置一千兵力也就足夠了,壓根不需要這麼多人。

不過,在得知“監國皇太子”奪取下關後,連忙加強了沿海炮臺的防禦力量。從內陸調動了兩千人馬,部署在石見炮臺協防。

不過,對於明軍的防範也就是如此,畢竟,在任何人看來,明軍應該不會進攻石見吧,尤其是在他們已經突然奪下了下關之後,更不可能再冒險來打石見吧。

也正因如此,下關北部的中國地區,才是建奴防禦的重點所在。

甚至就連同石見炮臺的守軍同樣也是如此以為。

五月的鯨海,海風一吹仍然帶著些許冷意,雖是陽光明媚,可仍顯得有些蕭瑟。

在石見炮臺的營堡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味道,油燈的煙味、尿臭味,菸草味,同樣也摻雜著濃烈的酒味。

對於炮臺的守軍來說,或許是因為遠離戰場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這裡可以喝到廉價的“南洋酒”——這種產自南洋的“糖酒”,是用廢棄的甘蔗糖蜜為原料生產的一種蒸餾酒,也稱為“糖酒”,其實就是所謂朗姆酒,伴隨著南洋殖民地的蔗糖業發展興起的“糖酒業”,因為其成本極為低廉,而流傳到各地,在石見,這種廉價的烈酒,一直深受石見礦工的歡迎。

至於炮臺這邊,能得到這些烈酒,完全是得益於地利——炮臺坐守關卡,酒商們往礦山送酒時,難免要孝敬上幾桶烈酒。

酒很烈,而且不要錢,所以,對於炮臺守軍來說,酒就像是茶水一般,他們早就習慣了這種“酒足飯飽”的日子。

守衛炮臺計程車兵,大都是“倭營兵”,他們每天都會“小酌兩杯”。正所謂“酒色”不分家,在享用著免費的烈酒時,這些人還會弄來一些女子,伴隨著兵丁從們的嬉笑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劍伏仙錄

卡利姆的灰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