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2章 他來了,闖王來了(求訂閱,求支援,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願上天和祖宗眷佑,國家逢凶化吉。”
崇禎不由得握住皇后的手說道:
“倘若蒙上天與祖宗保佑,能讓朕守得住京城,事定之後,朕便傳位於太子,這些年,朕興許真是誤國了,朕想不通,為什麼朕如此勤政,大明依然到這步田地……”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怎麼也無法為什麼自己這麼勤政,卻落得這步田地?
為什麼大哥那樣,結果還能勉強維持局面。
蒼天啊,有這樣的道理嗎?
看著渾身微顫的皇上,皇后顫聲道:
“皇上勤政世所眾知,今日時局,實,實在是……!”
實在是不知說什麼的皇后跟著地嗚咽痛哭起來。崇禎明白皇后嗚咽包含著即將亡國之痛,也跟著嘆息灑淚。
正在這時,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進來了。他剛剛領命任京營提督、總管守城諸。見到皇后,他直接將皇帝給吳三桂的手詔放到御案上,跪下奏報道:
“皇爺,如今各城門全被逆賊圍困,且有眾多賊騎在四郊巡邏,還聽說有眾多賊兵往通州前去,給吳三桂的手詔送不出去了。”
崇禎大驚失色道:
“東直門和齊化門都包圍了?”
“連外城的東便門和廣渠門也被逆賊的大軍包圍。奴婢去齊化門巡視,遇到張縉彥,他將皇爺給吳三桂的手詔退還奴婢,帶回宮中。”
聞言崇禎臉色悽慘,默然不語的他明白吳三桂的救兵已經沒有指望了,而且守城兵力又如此空虛,亡國的慘禍已經近到眼前,儘管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可還是被驚出了一身冷汗,渾身戰慄的他幾乎不能自持。
朕的大明要亡了!
祖宗的江山要丟了!
但是性格剛烈的他,還是很快恢復了常態,嘆氣道。
“土木之變,英宗陷敵。也先兵勢原盛,挾英宗兵臨城下,認為京城唾手可得。那時國家何等危急,可是朝中有于謙在,領京營殘兵迎敵,擊退也光,使我大明轉危為安。如今朕非亡國之君,可是十七年來,滿朝文武洩洩沓沓,徒尚門戶之爭,無一人是忠心謀國之臣,倘若朝中有半個于謙,何至會有今日!”
說完,再也無法控制內心情緒的他隨即放聲痛哭起來。是的,不是他這個當皇帝的無能,而是因為這朝廷之中沒有忠臣。
是那些人害得自己丟了祖宗的江山。
王承恩跟著跪下說道:
“這是氣數,也是國運,請皇爺不必傷心。”
崇禎一邊哽咽著,一邊恨恨的說道。
“雖說是國運,可是倘非諸臣誤朕,國運何竟至此!只說從天啟至今二十年中,國家何嘗沒有人才,沒有邊才。皆因朝廷上多是妨功害能之臣,矇蔽主上,阻撓大計,陷害忠良,使人才不但往往不得其用,而且不得其死。從天啟朝的熊廷弼、孫承宗算起,到本朝的楊嗣昌等人,都是未展抱負就群起而攻之,使朝廷自毀長城,而有今日之禍。朕非亡國之君,而遇亡國之事,死不瞑目!”
說罷,崇禎又一陣淚如泉湧,掩面嗚咽起來。
知道亡國慘禍已經臨頭的王承恩,心知的城陷也就在這一二日內,也忍不住伏地悲哭,卻不知拿什麼話安慰皇上,更不知道眼下應該如何處置,他是一個老實人,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屏息立在窗外的太監,聽見主奴二人一個坐在龍椅上,一個跪在地上,相對嗚咽,他們或是偷偷揩淚,或是輕輕走開,到別處哭出聲來。
過了一陣,崇禎命王承恩起來,問道:
“有沒有辦法給吳三桂送去手詔,催他火速率騎兵來救京師?”
王承恩猶豫片刻,躬身答道:
“兵部已沒有辦法送出皇爺手詔,請容奴婢此刻再去同廠臣密商,給出厚賞,無論如何,都得派遣一個忠心敢死之人,衝出城去,前往永平和山海關方面,將皇上手詔送到吳三桂軍中。”
崇禎明知他的手詔那怕是能夠送出,也已經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可哪怕只有一線希望,他也決不肯放棄。他望著王承恩,滾出眼淚,哽咽說道:
“你趕快去吧!”
在王承恩離開後,悲從心中來的崇禎,便又一次放聲痛哭道。
“朕非亡國之君,而遇亡國之事,死不瞑目!死不瞑目啊……諸臣誤我,諸臣誤我……”
立於一旁的皇后,聽著皇上的哭聲,便出言勸說道。
“陛下,事已致此,又何必如此啊,要怪,要怪就怕陛下待臣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