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的命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2章 大明特色計程車民關係(第一更,求訂,這個大明太兇猛,無語的命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亂了!

二月二十,這一天,整個南直隸盡是一片紛亂,數十個衛所同時發生“激變”,上千清量軍田的吏員差役被百姓和打的頭破血流,狼狽不堪,有些人甚至未及逃跑被剝掉了衣裳,赤條條的丟到路上。

為了向官府表明態度,在人群中的家奴們的煽動下,一時間百姓們變得肆無忌憚起來,甚至直接毆死吏員。

而面對各衛發生瞭如此惡劣民變,各地州縣官員卻盡數失聲了,根本無人出來制止,一個個都是選擇了沉默,只是將民變上報,至於其它一概不問。說他們是一夥的或許有些不符事實,可實際上,他們確實是利益相關。

各地民變的訊息,自然傳到了朱國強的案前,當然也傳到了張亮這,他第一時間就來向大將軍稟報道。

“大將軍贖罪,下官無能,這民變一起清田實在是無法進行了。”

此刻心裡壓著火的朱國強盯著張亮問道:

“民變,民變!張亮,你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每每民變不止!為什麼,每到稅季,各地都會有所謂的“小民不堪苛稅,毆擊稅吏”,為什麼每每都有揭帖說什麼“君無戲言,稅監可殺”煽動的言鬧語!”

明代的民變甚至多到數不勝數,除了臨清萬人抗稅,蘇州織傭之變,蘇松地區機戶官文以揭帖“君無戲言,稅監可殺”煽動的劫掠騷亂,杭州機戶大規模罷工、逃亡的群體**件等等之外。幾乎每年收稅時,各地都會激起“民變”,這樣民變少則數百人參與,多則千餘人參加,他們毆打稅吏、衝擊官廳,目的就只有一個——拒繳苛捐。

可為什麼,偏偏大明朝的民變這麼多?

面對大將軍的詢問,張亮咬牙說道。

“大將軍,百姓譁變皆是受士紳煽動,其目的是為了拒繳錢糧。”

“哦?”

挑了挑眉頭,朱國強並沒有打斷他的話。

“大將軍,積欠逋賦是困擾我大明兩百餘年的長期問題,自永樂朝以來的朝廷都在與“收不上錢”的局面作鬥爭,逋賦的第一個高峰是永樂朝,動不動就欠上個數百萬石,永樂後期,光蘇州一府平均每年逋欠就高達百萬石。”

積欠逋賦,可謂是明朝的頑疾,很多人說,這是明末才有的,可實際上,永樂年間就已經達到高峰,這個時期欠賦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永樂時代的幾個大工程,尤其是遷都,遷都北京一方面導致了明朝對江南財富的需求急劇增加,一方面中央不在南京導致國家能對江南進行的控制大幅度減少。在這個背景下,宣德—正統時代以周忱等精幹官僚為代表,對江南的積欠和漕運進行了相當有成效的治理,一直延續到正德中後期,江南基本是沒有欠賦的。順便說一句,周忱被拿下是土木堡之後,所以他的朝裡靠山大機率是王振王公公,明代政治的複雜性由此可見一斑。

從正德中後期開始,江南逋賦數額逐年增長,再也降不下來了,以對皇帝而言最重要的私房錢,每年一百萬的金花銀為例,嘉靖三十年到嘉靖三十九年,累計欠三百四十八萬;再如萬曆三十七年,歲欠金花銀及三十二萬;天啟六年統計,各省拖欠金花銀二百餘萬;崇禎六、七年金花銀共逋八十九萬。這種皇帝自己“專共御用”“例不蠲免”的銀子都如此,其他的自然更不用說了。

為什麼收不上稅?

萬曆總結的“勢豪恃頑不納,領解員役侵欺”,可實際上呢?從小民到勢豪都是拖欠的主體。

“而“積欠逋賦”的根子,說到底,其實還是在高皇帝那,當初高皇帝登極之初體恤貧苦百姓,準貧下戶緩繳稅糧,開始的時候,只是一些真正的貧苦百姓因災緩繳,可到後來其它人也是紛紛效仿,只要有了理由,大家就會利用。到後來下至貧民百姓上至達官顯紳,誰家裡沒拖欠上幾十年的稅糧,如此也就越積越多,所以,從正統年間開始,每到新皇登極改元,朝廷都會免除拖欠,今上剛登基時,就曾下旨隆慶元前之前的拖欠免除,隆慶四年至萬曆元年的拖欠賦稅只需繳納七成,即便是今上登基也得屢屢下旨免除積欠……”

天下有這樣的操作嗎?

擱大明朝非但有這樣的操作,而且大明的祖訓非但讓百姓“緩繳”的祖訓,還有“四民之中,惟農最苦,有終歲勤動尚不得食者,其令有司務加存撫。有非強苛刻者,重罪之。”的祖訓,換句話來說,若是有地方官敢強徵,輕則罷官,重則是要掉腦袋的!

這……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

給朝廷徵糧,可能要掉腦袋,你說官員們敢強徵嗎?高皇帝啊,你這也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劍伏仙錄

卡利姆的灰心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