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中國社會的一千個細節,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更別說思考、思想了。他們逃避高考,拼命擠進藝術院校,不過是想成長為一個把藝術轉化成愚樂的合格機器。一些藝術院校也逐漸設立了很多愚樂專業,教授這些專業知識的當然是合格的愚樂教授。
周幽王夥同其愛姬褒姒愚樂了一把諸侯,導致了春秋戰國的新時代。如今這些愚樂節目無數次地愚樂大眾,卻能巋然不動我自傲然。即使像烽火戲諸侯這樣重大的愚樂事件,我們又何曾聽到過批判的聲響。萬籟俱寂,只是把紅顏禍水論又一次老生常談。
愚樂是不講批判的。既不進行自我批判,也不批判社會,更不批判商業投資者。愚樂者自以為一切都是遊戲,一切都是玩兒,一切都是在後現代性的演播大廳裡製造的迷夢。於是,愚樂者就有了理直氣壯的根據,可以肆無忌憚地把愚樂進行到底。
純而又純之最大實驗場
中國堪稱娛樂的大實驗場,由於其人口基數,可以為“最”了。因為中國的娛樂是絲毫不能政治的,是娛樂中的娛樂,如同一個火鍋,什麼都可以拿來涮著吃了。“文革”的波普,樣板戲的心聲,慰安婦的噱頭,明星女兒的兔唇,內褲的品牌,性交易的錄影,性虐待物語,又有哪個影星脫了。
娛樂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性。純娛樂的最終下場,就是性了。一夜之間,影片網站都是AV,門戶網頁拉起皮條,明星們露個乾淨。這些都很正常。性,既是娛樂的慣用手法,又是其最後一張底牌。
至於影視,更是把其他的功能全剝掉,唯餘娛樂。這樣做的好處是商業化極其方便,猶如從技校直接進工廠、自豬圈直通屠宰場。而藝術電影的出品就是為了在國外得獎,贏得前娛樂的名聲,並作為精神上的自慰。二者涇渭分明,形成天上地下的格局。
娛樂產業的發達源於商業的推動,蓬勃於利益的爭奪。但商業娛樂並不排斥那些非娛樂性的政治寓言元素,比如:精神病院、性感政治、娛樂民主、民間團體、思想家的搞笑一生等。這些無不是目前的娛樂產業急需拓展的領域。而一個僅供娛樂的性,除了能提高主要演員的酬金外,就是給娛樂大眾留下身後的一片沙漠。在這個大沙漠上,性是太陽,卻把人烤得更燥熱。性是燥熱的原因,而不是結果。
能使娛樂不斷提純以至於純粹的,是看似與商業無關的政治。當一個娛樂作品不能表達細膩的政治理想和敏感的人文氣息的時候,它只能更專注於滿足人的基本慾望,無限誇張人的慾望而後快。娛樂花樣不斷翻新出奇,但其指向卻是一維的性。
二、策略(14)
那些光學騙子
談到娛樂,就不能不說傳播。說到傳播,又不能不把物理上的傳播原理給重複一遍。
在物理上,能夠傳播的事物有聲音、光(電磁波)、震動波等。它們無一例外都表現出波的特性,那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聲音的傳播需要媒質,人們便以為光也要,不然太陽光何以傳到地球上呢。於是就發明了“以太”,它就是光的媒質。後來,偉大的物理實驗告訴我們,光的傳播不需要媒質。
於是,光的地位才和聲音、震動波等需要媒質的可傳播事物區別開來。
娛樂是個視覺藝術,沒有受眾對光的敏感,就不會有娛樂的繁榮。
首先是星光。
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星光來自很遙遠的地方,有多少多少光年的距離。就是說,它們傳到地球上、人眼裡,已經是若干年後的事情了。也就是說,都是很舊的星光了。
那麼,我們為何稱那些娛樂人物為“明星”呢?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看到的永遠是“星”光,而不是“星”本身。正是“星光”掩蓋、掩飾了真實的人物,造就了神秘的空間感。
追星族實際上追的是星光,而娛樂文化公司最擅長的,就是製造“星光”。
其次,每個明星的娛樂光譜是不同的。每個受眾會選擇適合他的光譜,也就喜歡上了具有這個光譜的星光。有的是可見光,有的是超聲波,有的是次聲波。
當某個明星的光譜和某個人的固有光接受頻率匹配時,這個人就會成為那個明星的超級粉絲。如果頻譜和頻率有很大交叉,那麼這個人就會說,那個明星還不錯啊。如果頻譜和頻率根本不相干,那這個人估計會說,那是個大垃圾。
由此可見,明星的走紅必須依賴於娛樂光學研究。什麼曝光、走光、見光死,什麼春光乍洩、人體彩繪、星光大道,什麼抓拍、偷窺、透視,什麼豔照、三點、影片,都是此類研究的重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