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部分,狄仁傑探案之九連環,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第一輪結果公佈如下:
獲獎書評共三篇,皮皮的評《博弈》;小滿的評《兩個情義無價的奇女子》和劍氣簫心的評《黃沙吹盡始見金》。以上三位獲獎讀者每人均可得到一本簽名實體書。
第一輪的活動投稿者不太踴躍,和大家交流下來,原因主要是《九連環》的故事太龐大,很多讀者覺得不看到大結局無從評論,我理解大家的想法,因此從即日起,有獎徵評進入第二輪!
第二輪有獎徵書評從即日起截止到7月15日。活動規則不變:只要對本書有感而發,創作1000字以上的書評,內容詳實、論點新穎、感情真摯的,就將進入評選範圍。我將從符合上述條件的書評中篩選出最優秀的三篇,獎品就是簽名實體書一本啦!唯一的要求是請針對《幷州迷霧》以後的篇章評論,因為幷州的評已經夠多了,呵呵!
希望大家踴躍投稿,書評請發我的qq郵箱:809712658@,此外,請皮皮和小滿發郵件與我聯絡贈書事宜,劍氣簫心的實體書已經寄到了。
孫武之後系列評論之——雙重身份
雙重身份
——文字和鏡頭的交錯
對於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我有足夠的信心說自己是成熟的觀眾;而對於小說《九連環》,要標榜自己是成熟的讀者,我卻時時感到底氣不足。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成熟的標準,首先在於身份的純粹,而只有純粹的身份,才能保證心無旁騖。觀看《神探狄仁傑》,我屬於純粹的觀眾:動機純粹——吸引我的是緊張曲折的情節和鮮活樸實的角色,更確切地說,是方謙手下小嘍囉冒犯虎將軍的那一腳直接把我踹上了賊船;過程純粹——由眼睛和耳朵帶來的感受基本上停留在心靈表層,平鋪直敘的鏡頭幾乎沒給我感慨人生的機會;目的純粹——起初用來消磨時光,後來藉以追逐一種親切感。同時,鏡頭下的李元芳,同樣是純粹的:他純粹地為情節的鋪陳服務,純粹地為角色的勾連牽線,作為角色,他是純粹的。因此,作為人物,他是單純的:就算他性格鮮明,卻無法張揚個性,因為舞臺不存在;儘管他經歷坎坷,卻談不上命運多舛,因為命運根本與他無關。當純粹的觀眾遭遇純粹的角色時,難免會不滿足於他的單純,久而久之,動機、過程、目的都變得不那麼純粹了:動機不純——吸引我的是他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過程不純——注視鏡頭的目光中開始有了感情,對白帶著韻律不時地敲擊著鼓膜,內心不再波瀾不驚,而是泛起漣漪,甚至波濤洶湧;目的不純——領略他的經歷,分享他的感受,解剖他的心靈,豐富他的經歷,拓展他的人格,發揮自己的想象,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些雜質,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缺乏成熟的載體的,它們飄忽不定,卻又無孔不入。
正是這種雜質使我嘗試接觸小說《九連環》並將這一嘗試進行到現在,這就註定了我至少不可能在一開始就以成熟讀者的姿態來體會它。平心而論,最初我只是把它當作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一個衍生物,以便讓那些雜質有個暫時的棲身之所。我實際上是站在電視劇的框架內、以讀者和觀眾的雙重身份來領略它的。在這種情況下,文字和鏡頭時常是交叉、錯雜甚至重疊的,而這種感受又是油然而生且揮之不去的。因此,作為讀者,我是極不純粹的:吸引我的是李元芳和狄仁傑之間的互動,所以動機不純;在前傳《幷州迷霧》的尾聲部分李元芳就離開了狄仁傑,然而在其後的篇目中我仍然流連於二人超越時空的神交,哪怕是一兩處隱晦曲折的指稱和心照不宣的細節都能讓我血脈賁張,所以過程不純;我熱切盼望著李元芳能和狄仁傑見上一面,似乎就是這個念想支撐著我將追文進行到底,所以目的不純。顯然,無論是動機、過程還是目的,我都無一例外地陷入了一種模式:李元芳和狄仁傑的關係,而這種模式來自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卻並非該劇主線,也不是小說《九連環》正文部分的明線,恐怕這便是雜質尋到宿主後產生的效應吧。
誠然,我在閱讀之初便意識到自己動機不純,並曾力圖在閱讀過程中擺脫電視劇鏡頭對小說文字的影響。然而,有時候這種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當我閱讀《幷州迷霧》第五章《鬼影》開篇部分時就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
太行山麓,藍玉觀。
李元芳和沈槐一路上快馬加鞭,終於趕在晚霞收走最後一抹餘暉,一輪圓月騰空而起的時候,來到了藍玉觀外的那兩堵絕壁之前。……
……繞了一圈,李元芳和沈槐回到老君殿前,沈槐看著李元芳,氣喘吁吁地問:“李將軍!怎麼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