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部分,康熙大帝,雨霖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之後,吳三桂知道他的末日到了,可是,他還沒當上皇帝呢,又不肯死心,便急急忙忙地在衡州即位稱帝。宮殿來不及蓋,就在瓦上刷了黃漆;朝房沒有,搭了一溜蓆棚子。那一天,本來是風和日麗的,可是,吳三桂剛往龍位上一坐,忽然狂風驟起,烏雲四合,霎時間,劈雷閃電,下起了瓢潑大雨。當作朝房的蓆棚子被捲上了半天空,大殿屋瓦上的黃漆也全被大雨沖掉了。吳三桂嚇得從龍位上摔了下來,嘴歪眼邪,再也說不出話來,發了三天的高燒,就一命嗚呼了!”
周培公知道,圖海這番話,不無誇張,但是太皇太后卻聽得心花怒放,她口宣佛號,連連說好:“阿彌陀佛,真是報應不爽啊!你們瞧,真龍天子在這兒呢,這龍位,除了我這孫子,誰能坐得住呢?皇上,有功的大臣要好好獎勵封賞,也要好好慶祝一下才是啊!”
“是,是,祖母說得對。孫兒已經傳旨下去,京城、全國都要慶祝哪!
太皇太后笑了,康熙皇上也笑了,熊賜履、索額圖、明珠、圖海、周培公和滿殿的大臣、太監、侍衛、宮女全都笑了。
大清帝國在笑聲中迎來了一個和煦的春天。
第三卷 玉宇呈祥
第一章 河堤決洪濤逞淫威 百姓苦縣令樹剛風
康熙十六年的秋天,連綿淫雨漫天飄落,老天爺像發了瘋似的,一個勁兒地下雨。黃河、淮河水位猛漲,有幾十處已經決了口子。大運河以及黃、淮支流,都改變了舊日的模樣,渾濁的河水怒吼著,咆哮著,呼嘯而來,奔騰而去,卷著泥沙,衝擊河岸,打著令人心驚膽寒的漩渦。站在高處,放眼四望,只見水霧蒸騰,濁浪排空,到處是一片汪洋。
就在黃河、淮河和大運河三河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清江縣城,因為地處水陸交通要地,朝廷在這裡設了糧道。鹽道,連線南北大運河潛運的船隻,都要在這裡打尖,上稅。這個小縣城本來只有一萬多人口,現在大水漫堤,禍從天降,四鄉八寨的難民,紛紛擁進城裡,幾天之內人口猛增至十幾萬人。大街小巷,廟宇寺觀,城牆根屋簷下,到處搭起了簡易的窩棚,堆放著溼淋淋的行李,擠滿了面黃飢瘦的難民。店鋪關門,糧價飛漲,平日只要一個大子兒的燒餅,如今得花一兩銀子才能買到。
清江縣的知縣姓於,名成龍,年方三十多歲,在這裡當縣令已經兩年了。他為政清廉,很受百姓們的愛戴。說來也巧,他有個本家的堂兄,也叫于成龍,現任山東巡撫,剛正不阿,名聲遠震。人們習慣地稱哥哥為大於成龍,稱他這個弟弟呢,為小於成龍。小於成龍自幼喪父,由母親於方氏撫養成人,他決心秉承母訓,也要做一個像堂兄那樣的清官。可是,他哪裡知道,做清官並不容易。去年,皇上的舅舅,江南總督葛禮做壽,別的官員送金送銀獻禮祝壽,可他呢,卻只送去了一雙黑布鞋。這下子惹惱了那位總督大人,找個碴兒參了他一本,把個縣令給革職了。如今新任的縣令雖然沒來,可是葛禮派的摘印官梁守義卻已來到了清江。不過,這梁守義滑得很。他一看,清江縣正被大水圍困,吉凶難保,如果即刻摘了于成龍的印,他就得為治水保民擔風險。所以,他人來了,卻沒急著摘印。他不摘,于成龍就沒法交差,就得繼續管事。
此刻,于成龍攙著年過五旬的老母親,站在城門的箭樓上。他望著城外的大水,和身邊幾十個滿身泥漿的衙役,單薄的衣衫,抵擋不住陰雨中的瑟瑟秋風,他們娘倆心事沉重,不禁打了個寒顫。於方氏看著兒子說:“看這天,一時半刻恐怕還晴不了吧?城裡聚著十幾萬人又凍又餓,怎麼消受得了?兒是這地方的父母官,得趕緊打主意啊!”
聽了母親的話,于成龍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唉,娘說得很對,孩兒我也正為這事兒犯愁呢。這清江縣是朝廷的屯糧之地,可糧庫不歸我管哪。不說摘印官現在就住在那裡,單是職守糧庫的道臺韓春和守備郭真,官都比孩兒大,管好幾個縣呢。他們守著糧山米垛,卻看著全城百姓捱餓不管不問!今早,我已派人去請他們來商量放糧的事兒了。娘您老放心,會有辦法的。”
于成龍說罷,把母親攙到裡間休息。出來又叫上幾個衙役準備到糧庫去。剛剛出來,卻見梁守義和郭真。韓春三個人帶著幾個師爺來了。韓春因是道臺,職位最高,兼統文武,所以走在前頭,遠遠看見於成龍站在上頭,忙拱手寒暄道:“成龍兄,辛苦辛苦!唉呀呀,幾天不見瘦得這樣兒了,缺什麼東西找我嘛!”
于成龍行了禮,一邊將他們讓進箭樓大廳中,坐在石條凳上,一邊說道:“韓觀察,梁大人,郭大人,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