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青銅鑾駕,入地眼,君不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知道第二句話的意思了?”我問。
“第二句也不難理解啊,帝鑾震陰陽,帝鑾是指著的帝王車駕,就是我們眼前這輛青銅馬車,震陰陽好理解,天下萬物終不離陰陽,指的應該是世間萬物,合在一起,是說秦帝巡查天下威懾四方的意思。”宮爵一臉冷靜說。“只是這話留在這裡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二句是話中有玄機,要配合車內白袍老者理解,田器說的沒錯,車中是北斗星君,但實際上是暗示北斗七星。”凌芷寒不慌不忙回答。
談及玄學我們都比不上凌芷寒,聽她繼續說下去,她告訴我們,北斗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說的便是天帝坐著北斗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陰陽,人界眾生視北極星為神帝,而北斗則是神帝出巡天下所駕的御輦。
一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斗在東,所以神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而稱之為帝出乎震,震卦在東,剛好和青銅馬車上青色所指的東方相吻合。
凌芷寒解開了第二句話的玄機,可問題有接踵而至,如果說第二句話指的是北斗七星,可第一句我們也領悟到其含義,是說秦帝留在泰山封禪的刻石。
但是北斗七星和泰山刻石之間完全沒有任何聯絡,我憂心忡忡來回走了幾步,北斗七星在蒼穹之中,位置不會改變,充其量應該只是指示方向之用。
“會不會和泰山的刻石內容有關?”宮爵在身後問。
“李斯的小篆獨具一格,字形工整瘦長,筆劃圓健古厚,我曾不止一次去過泰山看過那石刻,上面的小篆飄逸秀美,如仙子臨風儀態萬方。”凌芷寒搖搖頭惋惜的對我們說。“如果說秘密隱藏在泰山的石刻之中,那我們怕是永遠也不可能知道機關破解的辦法。”
“啊……”田雞大吃一驚詫異的問。“為什麼?”
“刻石原在泰山頂玉女池旁,後來遭遇火災刻石焚燬。”凌芷寒聲音低沉回答。“刻石原文歷經滄桑,現僅殘存十字。”
“既然李斯小篆冠絕天下,即便原文被毀難道後世就沒有拓印過?”宮爵問。
“應該和石刻的內容沒有關係。”我重新走回到青銅臺前,很肯定說。“碣石宮在秦帝心中非同小可,修建在海底就是為了不想秘密外洩,他斷不會把碣石宮內重要的線索留在石刻中。”
“既然和石刻沒關係,那為什麼第一句話中會提及泰山的刻石呢?”宮爵問。
“真他媽能扯,再聽你們墨跡下去,老子早晚也得餓死在這裡,屁大點事,有那麼麻煩嗎?”解天輝心煩意亂大聲喊。
“你懂,你來。”宮爵憤憤不平指著青銅臺說。
“老子瞎了眼,居然帶一幫廢物來幫忙。”解天輝推開田雞站到青銅臺前。“你們都說了,車是白色指的是東方,北斗七星也是說的東方,這麼簡單事想半天,不就是說這馬車往東行嘛。”
“東面這麼多地方,誰知道要去哪兒。”田雞擠到解天輝身邊說。
“我知道。”我突然開口說。
其他人不約而同吃驚的看向我,可能正像解天輝說的那樣,我們把事情想的太複雜,史書文獻中曾有記載,秦始皇自統一天下的第三年即始皇二十九年開始巡視天下,也是從東邊開始,史稱秦皇東巡,這剛好和第二句話契合。
“即便是這樣理解第二句的含義,可和第一句依舊還是沒有聯絡啊?”凌芷寒看著我焦急的說。“泰山石刻已毀,既然和上面的文字沒有關聯,那第一句話是什麼含義?”
“如果第二句是指嬴政東巡,那第一句怕就不是單單是說泰山上李斯留下的石刻那麼簡單了。”我激動不已回答。
“難道第一句話還有其他的含義?”宮爵冷靜的問。
“秦帝東巡是為了彰顯自己豐功偉績,東巡時李斯隨行,留下的石刻並非只有泰山一處地方。”
“李斯的石刻難道還有好幾處?”田雞吃驚的問
“一共有六處!”我點點頭,在地圖上一邊指一邊說。“分別為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之罘刻石、碣石刻石和會稽刻石。”
“六處刻石……”宮爵在嘴裡反覆唸叨我的話,忽然轉身看向青銅臺上的秦代疆域圖,那是六個完全不相連的點。
宮爵手指懸空在地圖上,慢慢畫出一條曲折的線,剛好把那六個點串連在一起。
“你畫的這條線是什麼意思?”田雞問。
“是秦帝東巡的路線。”宮爵不慌不忙的回答。
我站在旁凝視片刻嘴慢慢張開,北斗七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