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水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三朝回門,傾君策,隱身貴女,浣水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你姐夫那兒得了許多趙國玉記的香膏,我讓沐風帶了一大匣子回來,你不用脂粉,但香膏子卻能用得著。我著繡坊的人給你做了幾身夏裳,我把衣契單子給你,過兩日讓沐雲給你取回來。”
“謝謝姐姐。”
“容兒當真是大了,越發乖巧懂事。”
至親眼裡出好人,沈宛便是如此,怎麼看沈容怎麼都順眼。
沈容抱了琴,彈了幾支曲子,沈宛又指點了一番。
檢查了沈容的字,沈宛還算滿意。
姐妹倆說了一陣貼心話便到了晌午,潘氏著人在福瑞院那邊擺了家宴,請沈宛過去用晌午,沈宛便領了沈容去。
潘氏一看到沈容就渾身不得力,以前老太太不願見沈容,只說沈容就是石氏,著實是石氏比沈宛長得更像石氏。她原是未見過石氏的,聽人說得多了,加上心中原就有愧,越發不願再沈容,總覺沈容就是“鬼怪”的代名詞。
沈宜、沈宏兩兄妹倒是歡喜得緊,甜甜地喚著“大姐夫”,樂得趙碩又賞了沈宏兩個小玩意兒,沈宜也得了一支玉鐲子。
用罷飯,沈宛便提議:“父親,女兒隨你去書房說說話可好?”
沈俊臣道:“也好!今兒碩王爺送的字極好,正好一處點品。”
沈宏跟在後頭,像個小大人一般緊隨其後。
進了書房,沈宛拿了幾張地契、房契來,“父親,家裡的日子也不是特別寬裕,我是長女,這些店鋪田莊,原是變賣我娘在石臺縣的嫁妝添置,你先拿著,也好貼補些家用。另我這兒有十萬兩銀票,父親一併留在手裡,官職擢升也要用錢。”
沈俊臣面露感激,早前他還在防長女,不想人家心裡還是有他的,眼睛有些溼潤,“是我對不住你娘。”
“父親,娘去了,我配了個千里挑一的好夫君,他日還望父親給容兒尋個好人家,如此就對得住娘了。”
沈俊臣應了兩聲“噯!”
沈宏心下有些小雀躍,十萬兩啊!十萬兩可是好大一筆銀錢,二房總說大房家業大,其實大房也過得緊巴。
有了這筆銀錢,沈家又可以生活好些年,這是沈俊臣目前為止收到了的一筆最大數目。
趙碩與沈宛瞧時辰差不多,夫妻倆告辭離去。
*
佛堂,沈寶又在那兒叫嚷。
“大姑娘就是偏心,給大房的姑娘全是赤金的,就給我一對白銀鐲子,連給阿憲的都是一對尋常的鯉魚掛佩,這等小攤上買的,也值不了二兩銀子,倒是沈家薇、沈家莉手上的赤金鐲子還能值些銀子。”
義憤填膺,要不是瞧還值點銀子,她真想就砸了,免得瞧著心煩,乾脆讓小釧給她拿到外頭換成了銀子攢著,果然還是看著錢比鐲子舒服。
老太太睨了一眼,“親疏有別,你拿她當大姐姐,她可只拿你當親戚。”
她連沈容都掌控不住,更諻論沈宛,嫁出門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沈憲道:“四姐姐,有總比沒有好,我使人瞧過,我那對玉鯉魚得值六七兩銀子呢。”
他一早就知道二房與大房不同,沈憲在潘傢俬塾讀書,潘家上下待沈宏極好,對他就有些淡漠,在他們眼裡,他沈憲就是個吃閒飯的,還是個寄人籬下的。
李氏沒了,沈賓兄妹的日子遠不如從前。
沈賓原要回石臺縣,可那裡的家業都變成張員外家的,一無所有,他又過不了沈家莊的苦日子,索性帶了奴僕再往京城。
老太太面容陰寒,“忍著吧,儀方院那邊,有那麼個瘟神鎮著,誰敢招惹,待過了三年,自有我們翻身之時。大太太就是個厲害的,現在還不是忍氣吞聲,生怕丟了命,還不是把大姑娘給了五萬兩銀子盡數拿出來置嫁妝……”
大太太也是敬畏鬼神的,著實都不敢招惹石氏。
*
次日,五月初五端午節。
釘艾人於門上,系長命縷,蓋桃印,釘赤口,掛菖蒲,配道理袋、曬書,飲雄黃酒。南方吃粽子,北方煮鹹鴨蛋,而蜀中的風俗是這日做幾種餡料的包子,在包子上點上一朵殷紅的桃花,漂亮又有食慾。
因過節,私塾休學,就連葉初錦亦回家與家人團聚。
沈家薇、沈家莉一早就來尋沈容玩耍,姐妹幾人在儀方院裡彈琴、寫字,倒是玩成了一團。
沈宜在漱玉閣,她現在的漱玉閣其實是早前沈宛住的漱芳閣,她將匾額移了過去,漱芳閣的匾額換到早前閣樓上,但卻空置了下來,裡面並沒有姑娘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