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紅樓之奶孃的奮鬥,外鄉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院子裡亂糟糟的,丫頭僕婦,還有二門上的小廝都在前後忙著。唐朝見此,連忙讓開主道,向史氏的正房走去。
話說,賈瑚的婚事之後,便是賈珠的了。這些年二房被大房穩穩壓了一頭,王氏的心氣再高,這會兒也壓服了。二房的長女雖然是養在史氏膝下,但大姑娘卻更親張氏這位伯母。這讓王氏對張氏也只能低頭了。
這麼些年,賈政的官一直還是那麼個樣子。五品員外郎一坐便是十幾年。兒子和女兒的婚事,王氏知道還得多多仰望張氏才行。漸漸地對張氏也更是服帖。
不服也得服,尤其是她還惦記著孃家那小侄女的時候。
唐朝來的時候,恰好趕上王氏正在誇她的小侄女呢。將打了兩天的草稿說出來時,王氏心中便是一鬆。
嘴笨,傷不起呀!
賈瑚成親前,王氏便從嫁妝裡拿出了兩件上等的東西送到大房來,一件是恭賀賈瑚成親的賀禮,一件便是拜託張氏在賈珠婚事上幫忙的謝禮。
張氏心中好笑,看著王氏的眼神都有些變了。
怎麼說呢,還是那句話,聯姻,聯的是兩姓之好。她之所以不給兒子娶孃家的姑娘,便是因為這份婚姻有些雞肋。
孃家與婆家,已經是姻親關係了。若是再結親,就有些多此一舉了,而且還會將路走窄了。就算將來為了不讓關係在以後疏遠,倒是可以讓瑚哥的下一代與孃家聯姻。
而且這也避免了孃家支援立場的左右搖擺。畢竟若是婆婆和兒媳之間有什麼利益衝突,孃家是站在這一代姑奶奶的身後,還是站在上一代姑奶奶的身後。
答案顯而易見。
誰家的父母也不會在選擇妹妹和女兒之間有所搖擺的。
妹妹哪有女兒親呢。
等到成為了祖奶奶,為自己的孫子娶個孃家的姑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若是兄弟當家,那時兄弟上了年歲,自然更加對年少時的兄弟姐妹情誼更加的思念緬懷。而且在同輩的姐妹之間和隔輩的孫女之間,關係其實是差不多的。但無論如何,太婆婆與孫媳婦之間的矛盾絕對比婆婆與兒媳婦之間的矛盾要小的多,也少的多。
那時的聯姻既維繫了與孃家的關係,又可以讓年邁的太婆婆,和新進門尚未站穩腳跟的孫媳婦自然而然的站在同一立場上。
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可這樣的想法,王氏看來卻是沒有的。她又哪裡能想到這些呢。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且不說別的,只要王氏這個做婆婆的給兒子納妾,或是讓兒媳婦立規矩什麼的,嬌生慣養的兒媳婦,能不向自己的親爹媽訴委屈?
噢,她想起來。她這位弟妹要迎娶的是個沒爹沒媽的孩子。
張氏低眉一想,又是一笑。原來是相中了王氏嫡出大姑娘的身份和鳳姐兒的伶俐性子呀。只是,...看那姑娘野生野長的性子,真的是好媳婦人選?
不過這樣也好,她將來是要重用元丫頭的。兄弟無能,婆媳不齊。外家無人幫扶也正好讓她死心地跟著自己折騰。
不過轉瞬間便想明白的張氏,非常痛快地收了謝禮,滿口子答應要幫忙不提,還一個勁地誇著賈珠與鳳姐那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也因此,唐朝進來先是聽了王氏打了草稿的誇獎之詞後,又馬上聽到了張氏把鳳姐誇上天,比成花的形容詞,當場便有些腿軟。
這妯娌今天是咋了?口氣咋一致對外了呢?
這到底是誰吃錯藥了呢?
唐朝立即拉緊了閨女,準備一會風向不好,便抱著閨女跑路。她可不想掉到這對妯娌的深井坑裡呢。
一番請安,賈母史氏首先笑道,“你來的正巧,敏兒自南邊打發人上京了。給你帶了幾匹料子,一會兒走的時候,正好拿回去。”
唐朝一聽,忙起身道謝。“虧了姑奶奶總是想著,這丫頭出生到現在,色.色都是好的,新的。姑奶奶在南邊可好?”
提起布來,唐朝的心都要哭抽了。這年代,一匹布,也不過是十三米左右。而一條裙子光裙襬就要四米五.六了。這還不算,若是縫製大工字褶,那就更費布了。還要配上裡面的中衣,外面的大衣服。一匹布做上兩身衣服後估計也就只剩下兩條帕子的餘料了。
當然,像是唐婆子這樣的熟手,一匹布至少也能做出三套大人衣裙來。
唐朝又從這一點上發現古代人比現代人不會過日子。要知道在現代一條裙子,加加減減也不過是半米來長。那大腿,那小腰,可比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