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紅樓之奶孃的奮鬥,外鄉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捂的嚴嚴實實的有看頭多了。
“敏兒好,好的很呢。信上說,她還有了身子。到今天差不多,差不多。”史氏皺了一下眉,賈敏的月份,就記在心裡,腦子裡,怎麼一張嘴也忘記了呢。
張氏知機,連忙接過來說道,“差不多有五個月了。咱們孃家的禮,也應該預備下了。”
“對,對,對,就是五個月了。敏兒出門這麼些年,我一直惦記著。現在總算是苦盡甘來了。”一個女人,若是沒有個兒子,這日子還有什麼盼頭。
最重要的是無子可休棄呀!
以他們家的財勢,林家是不敢如此的。但沒有兒子的主婦。就是連家中下人,都會陰奉陽違。
還有便是身後事,也要矮人半截去。
唐朝聽到賈敏有了身孕,先是下意識的認為不可能。然後便想到那個書中曾經說過的三歲便夭了的孩子。
看了一旁帶著天真懵懂表情的女兒,唐朝一時間臉上竟然再也笑不出來了。
那個如詩多畫一般的女人。
那個有些清高,有些小性子,還有一些通透的女子。
天道何其不公?又何其吝嗇?
情深不厚,慧極必夭。
難道像賈敏這樣的女人,存在的意義便只是生下那個歷劫而來的世外仙姝嗎?
這一刻,唐朝是恨著她的。恨著那個尚未出世的多淚病瀟,湘。
這樣的事情,如果不是發生在身邊人的身上,她,或是說世上大多數人都會以看熱鬧的心情感慨幾句。
可她不一樣。賈敏也不一樣。她們半師半友,這麼多年就算是不常相見,但情誼卻是有增無減的。
想到這裡,唐朝又如何能不難過,不傷心。
“唉,這孩子。我都不傷心了,你怎麼還來招我?”史氏看著唐朝有些傷感的樣子,也感同身受的感嘆。
兒活一百歲,娘憂九十九。
唐朝連忙收起臉上的傷感,笑著回道,“是呢,這樣的事情,正應該高興高興。我年前聽人說從一百戶人家裡,每家乞要一塊布,給製件孩子穿的百家衣,既招子,又吉利。已經要了九十多家了,等過兩天收集齊了,仔細地做上一件小孩衣服,到時候還請府上幫著稍給姑奶奶。也是我的一點心意。”
說來,唐朝在年前知道了這個事情,之前便讓人去收集這些布料了。前兩天李狗蛋從西山回來,正好把那邊的幾十戶佃戶人家的布條收集了回來。
現在再收上幾家,便可以動手做衣服了。當然了,這東西拼湊出來的衣服,裡面是一定要放一個好裡襯的,不然可穿不了。
史氏聽了,也是一臉的感動。忙著問還差幾家了。聽罷又說唐朝既然知道了,怎麼也要先告訴她一聲,她也好著人也做一件。反正這些年,唐朝連帶著史氏還真的有空沒空的就想著弄些偏方給賈敏試試去。
“老太太不知道,這乞布也是要有講究的。你老是有大福氣的人,若是真的去要了反而不美。而且每要到一塊布,都要頌經一遍的。人家說這才心靈。”
史氏聽罷,便說等布料齊集了,就拿到府裡來。她也要跟著動針線。做成了,下件就有心得了。
“哎呦,我的老太太,那麼一件東拼西湊,各種料子都有的衣服,一件都不好做衣服了,還要再來一件?妹妹現在開了懷,轉眼三年抱倆,可有您老做的。但再怎麼著急,您老也得等這一胎生完了不是。還是說老太太覺得這東西更省錢,更實用?我看呀,您老是捨不得給我們姑奶奶備接生的禮了吧?捨不得正好,回頭都給瑚兒家的留下。也省了我的了。”
賈母一聽大兒媳婦這話,笑了出來。“你就貧吧。看你兒媳婦笑不笑話你。”
張氏一臉得意的樣子,笑著回她,“老太太沒發現。請過安我就把瑚兒媳婦打發走了嗎。”
史氏一聽,這才發現還真的沒有看見水氏的身影,笑著頭手指虛點她促狹。
幾人說笑時,一個穿著紅背子粉紫裙子的丫頭小步走了進來。
“見過老太太,太太們。大姑娘聽說李嫂子帶著她家姐兒進來請安了。請奴婢來領了凝姐過去呢。”
“大姑娘的課下了?”每天這個時候,都是大姑娘元春上琴課的時辰。
這兩年,元春的課越發的重了,琴棋書畫,古董文玩,布料首飾等物的鑑賞。還有管家理事,如何拿捏下人。以及,以史書和前朝,再加上當今的朝政作為業餘課程。當然前者多是張氏請來的人在教導。後面一項,卻是張氏私下裡親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