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七章 新秀,封侯,高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長春進門便憂心忡忡道:“家裡發生了大事,瓜州守軍三千人竟然投降了沙州的西夏軍,沙州西夏守將李延武開始大舉反攻,酒泉縣被包圍,城內五千軍隊岌岌可危,一旦酒泉丟了,西夏軍就殺進甘州了, 我兄弟曹原派人緊急通知我,我今天就得走。”
陳慶看了看地圖,用木杆指著敦煌道:“西夏軍大舉南下,敦煌必然空虛,兄長為何不派人從祁連山背面北上攻打敦煌?圍魏救趙,西夏軍必然撤回。”
曹長春懊惱地一拍額頭, “我怎麼沒有想到?”
“事情來得突然, 兄長太心急了,我是旁觀者清!”
“哎!賢弟說得對,我急糊塗了。”
停一下,曹長春又焦慮道:“可是我怕趕回去就來不及了。”
旁邊蔣彥先建議道:“大酋長不必擔心,我們有鷹信,兩天就可以送達海西鹽場,那裡距離曲先也只有兩天路程,或者我們的鷹信也可以送達涼州,再從涼州送信去甘州,大酋長覺得如何?”
曹長春大喜,“那就送信去曲先,那邊還有一萬五千軍隊,可以攻打沙州。”
曲先是黃頭回鶻的舊都城,距離西軍的新鹽場約三百里,那邊還生活著不少貴族, 駐紮著大量軍隊。
陳慶又道:“我可以讓涼州的五千軍隊北上,協助防禦甘州,如果形勢不妙,還可以讓蘭州駐軍北上援助!”
曹長春心中感動, 連忙抱拳道:“有賢弟這句話, 我心就定了,我先趕回去,回頭我們再協商攻打西夏之事。”
曹長春隨即寫了兩封鷹信,分別發往海西鹽場和涼州,由當地駐軍緊急送往黃頭回鶻。
陳慶又提出一個建議,他可以派兵護送曹長春的妻兒回張掖,這樣,曹長春就能輕兵疾奔趕回甘州,這個建議十分合理,至少可以節省三天的時間,曹長春當即把家人託付給陳慶,他親自率領兩千騎兵晝夜行軍,趕回甘州。
陳慶隨即下令涼州兵馬使趙倫率五千軍隊北上,支援回鶻軍對抗西夏,同時又派劉瓊率五千虎賁騎兵護衛曹長春的家人返回甘州,如果有需要,虎賁騎兵也將協助回鶻軍對抗西夏軍隊。
就在曹長春返回河西走廊的第二天,陳慶接到了西夏情報點利用鷹信送回來的緊急情報,兩萬女真軍已從西夏撤去太原。
金國從西夏撤軍並不奇怪,畢竟金兵在陝西路大敗,肯定會影響到金國的部署和計劃,金國並不傻,這個時候再攻打熙河路,如果勝還好說,可如果再敗呢?
以川陝軍現在的實力和西夏的羸弱,搞不好西夏會滅國,所以金國才緊急摁下暫停鍵,暫停攻打熙河路的計劃。
但金國暫時不攻打熙河路,並不代表陳慶不攻打西夏,只是他可以更加從容備戰,而且陳慶也得到了太原的情報,金國尚書左丞相完顏希尹已經抵達太原,儘管不知其來意,但陳慶猜測他極可能就是來京兆談判的特使。
陳慶隨即任命楊元清為三路轉運使,趙小乙為副總管,開始動用兩百艘船隻和三萬頭駱駝向蘭州大量運輸糧草物資,同時向蘭州增兵五萬,拉開了備戰序幕。
這次備戰沒有徵用民夫,都是軍隊內部調動,平民並沒有受到影響。
此時,京兆城的百姓們更關注科舉,這是靖康以來陝西路的第一次科舉,雖然有點特殊,沒有舉行州試,而改名叫川陝聯合春試,但它推出後,立刻受到無數士子的關注,從年初就有士子從四面八方趕來。
另外,朝廷也批准了建立京兆太學,第一批太學生也是從這次科舉中擇優錄取。
四月初十是報名截止日,已經有一萬八千名士子從四面八方趕來,甚至還有不少河東路計程車子。
清晨,京兆城南的平安客棧內便有夥計在走廊裡大喊起來,“今天是報名最後一天,沒有報名計程車子務必今天報名,錯過了就沒機會了!”
三樓的一間客房內,三個年輕人正在慌不迭的收拾被子,今天是報名截止日,可他們都還沒有報名。
當然,他們並不是剛剛才來,現在才來就找不到客棧了,只能去短租民房。
他們十天前來到了京兆,已經有點晚了,客棧都很緊張,他們運氣不錯,在平安客棧內找到一間尾房,三人擠一間。
三人都是從成都過來,但他們並不是川人,都是北方官宦子弟,最年輕的晁清年約二十歲出頭,他是鉅鹿晁家後人,著名詩人晁補之的孫子,另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叫做種桓,名將种師道的侄孫,第三個年紀稍大幾歲,叫做蘇策,是名相蘇轍的孫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