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關於車的反思:真實的師生現狀
莫扎特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章 關於車的反思:真實的師生現狀,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莫扎特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道理說,他所有的學生裡,他給予最多肯定的孩子就是小車。
無可厚非,小車生活中極其懂事,彈琴方面天賦異稟。
除了天賦,更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幾乎所有課餘時間小車都撲在鋼琴上。
對於這樣的孩子,換哪個老師來不把她當成寶貝疙瘩。
不只是他,他身邊的哪個知道小車的朋友提起小車不是豎大拇指?
魏老師直接把自己的手串當見面禮送給了小車,這足以說明老爺子對小車的肯定。
要說小車到底是別人家的孩子暫住在家裡,可陳璇出國之後不止一次和李安提到小車就是他們家的一分子。
大家都很喜歡小車,小車不是不知道。
往往那些在生活中長期得不到關愛和認可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卑的心理。
順著這個想法,李安似乎找到了一些新的思考路徑。
原生家庭缺失母愛,校園生活缺少正常社交。
這兩點足以讓大多數孩子產生“我是異類”的情緒,從而發展成自卑心理。
但是很快他就否定了這一線索。
比起狀況類似的小虎,小車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可謂是相當完善。
面對挑戰——
王小虎會先產生一些迴避,然後自我加壓,最後擺出一副生死大戰的模樣,害怕失敗。
小車則是輕鬆從容。
面對沒有做好的事情——
王小虎偶爾會流露出我不在乎這件事。
小車則是重在參與,盡力而為就好。
面對新朋友。
王小虎會先保持距離。
小車則是會主動發出友好的訊號。
回顧整個夏令營,可以說小車的種種做法給李安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
就說兩件事。
第一件,王小虎和盧瀚文劉子歌幾人相互鬧興趣不接受的時候,小車已經主動和豆豆揮手讓豆豆坐到自己的旁邊。
第二件,破冰遊戲第二輪中,小車熱情積極地參與表演詞彙,相反一些女孩都很不好意思做出一些那樣的動作。
這兩件事可都和鋼琴沒有任何關係。
能說這樣的小車是自卑的嗎?
顯然不能。
既然不是因為自卑心理而產生的懼怕他人失望,那還會因為什麼。
最後李安似乎在一段回憶中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去往燕京的火車途中,師生二人一早聊了許多,在關於蓉城杯的比賽結果上,小車問了他一個問題。
小車問:老師,你不希望我得到第一名嗎?
李安的回答是:老師當然希望。
儘管後面他有說但是,可他的第一態度還是肯定了小車的問題。
或許對於他而言這句話不重要,但是對於小車這句話就不一樣了。
現在想想當時他還是給了小車一種“他需要”的感覺。
從這段對話,李安漸漸深入到了作業事件的核心。
他在想是不是自己一直以來對小車的要求太高了。
之前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甚至說他偶爾都覺得自己對小車沒有什麼要求,他認為小車現在這樣就很好。
什麼是他認為的很好?
抓緊一切時間練琴,每週都在肉眼可見的進步,學習不用他操心,能夠在他忙碌的時候照顧好自己的吃喝,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時間,說是他照顧小車,小車有時不也是在照顧他嗎?
好不好?
太好了,好到李安都把這些習以為常了。
久而久之,是不是孩子也對此習以為常了呢?
可這裡哪一條不都是現在家長對孩子渴求的品質嗎?
李安在想是不是他給小車正面肯定太少了,看似他經常誇小車,可他的誇獎並沒有植根在小車真的做了什麼,就像誇獎每一個孩子那樣,你做了,我肯定要誇你。
這個問題在於同樣十二三歲,王小虎週末練了兩個小時的琴,得到了他的誇獎,而小車練了六七個小時的琴,得到的誇獎和王小虎一樣。
從付出的辛苦程度上對比,明顯小車應該得到更多的誇獎。
就這個事例再往下想,李安覺得好不公平,因為他想到如果小車週末只練了四個小時的琴,他會對小車有些不滿意。
明明已經比王小虎多練了兩個小時,得不到誇獎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