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章 :千古女皇(二十二),珠玉在側,秋水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今關鍵時刻,你們要盯緊一些,別出了什麼岔子。行了,你去忙。”
舒曄領命退下,李宸又在院子裡靜待了半晌,才回了室內。
兩個月後,庶人李賢被接回洛陽,聖人將其封為雍王,並令御醫為雍王治病,調養身體。
雍王是從前李賢尚未封為太子之時,先帝給他封的,如今聖人將其封為雍王,用意不言而喻。
對於立太子之事,以狄仁傑和宋璟為首的一批大臣忽然之間,又不是那麼急了。武則天可算是過上了幾天清靜日子。
狄仁傑他們忽然不急了,其實也很能理解。先帝的幾個兒子之中,孝敬皇帝仁愛,德行具備,可惜過於體弱。而李賢從小才思敏捷,在他當太子的那幾年,或許跟母親之間形同水火,可能力卻是有目共睹的。
比起如今的皇嗣和要把江山送給岳父的廬陵王來說,雖然雍王如今癔症未好,可御醫說了能治。萬一真的能治好呢?還是再等等好了,這一朝的大臣們經歷了太多的無常和風雨,還政李唐是民心所向,可一個靠譜的君主也很重要。
剛回洛陽的那半個月,雍王的病情還是沒有半點起色。在御醫的努力下,半個月後,雍王竟能清醒過來片刻。
聽說雍王清醒的時候,恰好便是聖人與永昌公主前去看他的時候,那時的雍王半晌沒說話,只是紅著眼睛,沙啞著聲音、顫顫巍巍地喊了一聲母親。
武則天聽到了,老淚縱橫。
陪同在旁的永昌公主也瞬間淚流滿面。
許多事情,兜兜轉轉,就像是一個走不出去的死衚衕,如今又回到了最原本的地方,可物是人非,所有的人再也回不去最初的時候。
大概是回到了洛陽,有親人的陪伴,雍王的病情大有起色。聖人為了讓雍王安心養病,一律不許大臣前去打擾。
深夜,駙馬宋璟在宮裡忙了許久才回到公主府裡,回去的時候以為公主已經睡下,誰知公主人是躺在榻上了,人還是十分清醒。她坐了起來,靠在身後的大枕頭,跟駙馬說道:“其實母親不讓大臣去打擾二兄,也好。”
宋璟一身朝服還沒換下來,便站在榻前跟公主說話,“唔,狄國老也說了,事到如今,不宜操之過急。”
李宸笑瞥了他一眼,“狄國老狄國老,那你呢?你怎麼想?”
宋璟微微一笑,說道:“璟怎麼想,公主莫非不明白嗎?立儲君之事,聖人原先欲立侄兒卻不立兒子,本來就不符體統。我自然是恨不得聖人早日將立太子之事定下,免得又出了什麼違背體統的事情。”
宋璟是標準的儒家君子,維護的也是儒家的那套禮樂制度。在他看來,武則天登上帝位,已經是太違背體統了,只是當時形勢如此,而武則天的上位也確實給了他們這些寒門出身的人出頭之日。
可一個人長久以來接受的教育是刻在骨子裡的,他的性格以及一些觀念一旦成型,是十分難以改變的。不管這些年來他做了什麼事情,可他心中,還是想要維護儒家的理念。這跟他做了什麼沒關係,只是他內心的一種渴望。
李宸覺得宋璟這樣正統的人,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她也沒有想要改變他些什麼。因為人很多時候是不能只靠一己之力的,後世那些民主的想法,並不適用於這個時代。最好的做法,還是順應潮流。
宋璟這樣作為一個儒家正統的君子,走到今天這樣的地位,也已經很不容易了。
做人不應該得隴望蜀,李宸想,其實宋璟已經達到她原本的期望了,這樣就很好了。
翌日,永昌公主前去雍王府看望雍王。
當今洛陽,被聖人批准可以自由進出雍王府的人五個手指頭就能數得出來,而永昌公主是其中的一個,聖人對這個小女兒的信任由此可見一斑。
聽說如今雍王的病情雖然有了起色,但偶爾的時候還是認不得人,永昌公主剛去的時候,雍王又犯病了,公主無奈,於是便回了公主府。
說起來,雍王李賢也是個可憐人,他原本有幾個兒子,可是大概巴州那個地方不怎麼好,幾個小郎君後來都斷斷續續地病死了,雍王妃竇氏一直都沒有孩子。
聖人大概是想要彌補這個兒子,於是便將皇嗣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過繼給了雍王,而李旦的第二個兒子則過繼給了已經去世的孝敬皇帝李弘。
日子又這麼熱熱鬧鬧地過了半年,半年後,雍王的病情偶有反覆,御醫說只要安心靜養一段時間,便可完全痊癒。
李隆基被過繼給李賢之後,便被放出了宮中,李宸時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