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5章 交椅,大宋小郎中,柳川,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承認他醫術不高,主要是向各位學習之類的謙遜的話的話,王院判也不會太過分,只會一笑了。
可是沒想到楊仙茅卻劍眉一挑說道:“既然王院判和諸位都想聽聽我對這個瘟疫的看法,那我就拋磚引玉吧。我現在說實話跟大家一樣也很頭痛這瘟疫該怎麼治,我也試過不少的方子,不過都沒有效果。但是我還是有一些想法的,現在說出來與在座的各位切磋研究。”
這些太醫聽楊仙茅竟然真的要說出自己的看法,不盡都有些不以為然。因為在他們看來,楊仙茅不可能說出什麼高見。因此眾人的目光,更多的是帶著鄙夷。
試想這些可都是名震一方的名醫,居然要聽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小郎中對瘟疫的分析,就好像讓大學教授聽一個大學新生髮表對非常高深的連教授都沒弄懂的課題的看法似的。不過他們很快發現,楊仙茅說的話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般幼稚,而是的確引人深思,並且從中有所感悟。
只聽楊仙茅說道:“之所以現在一直沒找到方子,我覺得是我們對他研究的還不夠深入。首先,我覺得應該從這場瘟疫的病因和病機來進行分析,只有找準了病因和病機才能針對性的找到治療的辦法。目前為止我能想到的這個病的病因和病機我說出來,大家聽聽。”
楊仙茅頓了頓,掃了眾人一眼,見他們臉上鄙夷的神情似乎淡了一些,眼中的專注多了幾分,明顯自己前面這段話引起了一些重視。當下接著說道:“我覺得這個瘟疫是由於疫癘之氣所致,是一種穢濁汙毒之氣從人的口鼻進入,傷了人的氣分。毒氣攻心導致內竅閉,毒入血分脈絡瘀。”
高太醫楞了一下,說道:“這沒什麼稀罕,這個人人皆知,瘟疫肯定是天地的戾氣所致。”
“此言差矣。”
童太醫插話說道:“我倒覺得不是這樣,而應該是地下索繞出來的屍毒。這種屍毒感染了燻蒸人的毛孔,由毛孔而入才導致瘟疫,所以病的來源是地上的溼毒。”
高太醫立刻搖頭說道:“不對,這種氣不是地上的溼毒,而是飄蕩於空中的一種毒氣。這種毒氣行走於天地之間,應該是天地之氣。其毒性來自於天,漂浮於空口,鼻嗅而致病。”
以他們兩位為代表,太醫院的太醫們便亂哄哄爭執的起來,大致都各自支援一方。高太醫這一方認為,這種氣體來自於天空。而童太醫則認為來自於地下。雙方便爭執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引經據典。引用了很多經典的古書上的論述,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相持不下,爭執得甚至有些面紅耳赤了。
王院判皺了皺眉,伸手在旁邊茶几上砰砰敲了兩下,眾人這才靜下來不再說話。王院判說:“你們在這些天翻來覆去的說就是這些,你們覺得還沒夠嗎?你們各自根據你們所想的就能找到藥方了嗎?找到藥方才是關鍵,也才能證明你們的主張是正確的。否則你就算找到一萬條理由又有什麼用?”
王院判這話立刻讓爭論的人都低下了頭,王院判把頭扭向楊仙茅說道:“如果你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也可以不用說了。”
楊仙茅說道:“實際上我才開始說,我並不贊成這種疾病是來自於地或天的理由。”
“哦,那你接著說。”
楊仙茅接著說道:“我剛開始跟在座的一樣,也覺得或者來自於天地。但是後來我有一個發現,我去過好幾個患了瘟疫而死的人家,我想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染上瘟疫。”
一聽這話,高太醫冷笑一聲說:“別吹牛了,遇到瘟疫病人躲之不及,你竟然還跑到他家去。”
費神醫說:“高太醫,現在是王院判讓楊太醫說話,請你不要隨意插嘴。等他說完你有什麼不同意見再接著說,亂糟糟的吵作一團有意思嗎?”
費神醫連王院判的面子都不給,自然不會給這虛長兩歲的高太醫了。而高太醫還真有點怕費神醫,因為費神醫的醫術高明,很得皇上太后的賞識。他要是在給這兩位看病的時候抱怨這麼兩句,高太醫恐怕就吃不了兜著走。因此他訕訕的笑了笑,便沒再吭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