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暗之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三合油,刀切肉!,美食從綠皮火車廚神開始,光暗之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到這個平行世界後,周州也曾在網上搜尋過這個世界的焦底炒涼粉,結果搜尋出的所謂‘秘訣’無非就是西瓜黃豆醬和炒焦底的手法,卻始終沒有觸及真正的秘密所在。

汴梁炒涼粉和別處炒涼粉的最大不同就是那層焦香的底兒,可是這道美食之所以能夠讓人吃過後念念不忘,焦底只是一部分原因,很大程度上還要由醬料來決定。

發酵後的西瓜黃豆醬有著西瓜的天然甘甜和黃豆醬的醇厚豆香,當這兩種味道相互配合的時候,就形成了汴梁炒涼粉最獨特的味道,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西瓜黃豆醬的真正秘密。

這醬就不能傻傻的直接用!

在使用之前,還要有一道‘炒醬’的前期程式,而且不同於老北平炸醬麵的那種炒醬,是要向裡面新增‘三合油’的。

什麼是三合油?

雞油、豬油、牛油!

雞油鮮、豬油醇厚、牛油後味綿長!

合理配比的三種油在三四十度的低溫中相互融合,然後就要迅速放入西瓜黃豆醬,用炒勺快速翻炒,油溫一到六十度就要立即出鍋,這樣炒出來的醬才是最配焦底炒涼粉的。

用它炒出來的涼粉鮮美且具肉香、後味綿長,西瓜的甘甜被鮮厚的油壓住,會保留下一絲甘甜回味,卻又避免了甜鹹口的尷尬,這才是汴梁炒涼粉的真正秘密所在。

為什麼很多汴梁的炒粉師傅都達不到夜市上‘老張炒粉’的效果?

他們不是不懂炒醬,就是在三種油的配比和火候掌控上出現了問題,達不到炒涼粉要求的鹹香中帶有甘甜回味,焦香中卻無焦糊的要求;結果炒出的涼粉不是甜不甜鹹不鹹的,就是帶有焦糊的味道,自然沒辦法成為汴梁第一家。

什麼叫做百年經驗?

就是三種油的合理配比和炒醬的火候控制能力!

勤行有句名言,‘配菜不難配油難,炒菜容易難炒醬!’

為什麼這樣說?油的味道是要鍋熱後才能散發出來的,配油就沒辦法透過嗅覺去控制,等到油溫升起來了你才發現某種油放多了,還能來得及處理?所以這比配菜難多了!

炒醬也是一樣,這東西鍋溫不夠、炒制的時間不夠就會欠火候、醬不夠香;鍋溫和炒制時間稍過一點,那就容易糊鍋。

甚至你炒勺動的稍慢稍快,都會影響一鍋醬的成色。

想要配好油、炒好醬,沒個十幾二十年的功夫成嗎?可是又有多少廚師能夠耐下心來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練習?

備下這鍋醬,周州才算有時間拿起霞姨送的大搪瓷缸子灌幾口紅茶,同時不忘提醒三位幫廚開始分割清洗過的豬肉。

汴梁灌湯包子的用料並不複雜,除了豬肉就是大蔥,還有就連豫省人都會誤解的‘豬肉凍。’

這其實也不能怪人誤解,灌湯包子並非是汴梁獨有,外省也有用蒸麵做的各種灌湯包;如果你到了金陵甚至還能吃到甜口兒的豬肉灌湯包子,甜甜的豬肉包子再配上糖分絕對充足的赤豆元宵粥,簡直可以甜到人的心裡去,是無數金陵遊子夢中的家鄉味道

各地的灌湯包有甜口兒也有鹹口兒,以豬肉、羊肉、牛肉、蝦、老鴨為主味的更是數不勝數,算是各有特點,可它們裡面的湯卻無一例外都要用皮凍來實現。

因為這足夠方便,只需要將皮凍放進餡料,上籠一蒸就成了灌湯包,可是啊皮凍的天然缺陷也是非常難以彌補的。

首先就是一旦成凍,則鹹度不好控制!

再高明的廚師也無法保證皮凍在凝成時鹹度可以均勻分佈,往往是底部的皮凍較鹹,上部的皮凍較淡,這個餡料可怎麼調?

所以用皮凍做出來的灌湯包最大的問題就是味道難以掌控。

其次就是皮凍始終少了一味鮮香,遠遠比不過現熬的大骨湯;這就是材料本身的差距了,就算是廚神來了也無法彌補。

所以正宗的汴梁灌湯包子講究用鮮湯,這也是一品樓和黃家老店的成名訣竅。

只是用鮮湯做出來的灌湯包子湯汁充盈,不像皮凍化出的湯汁那樣肥膩粘稠,這就對包子皮的要求非常高!

要用鮮湯,不僅需要有一流的白案師傅,同時包子出籠後還必須在店裡吃,絕對不能打包帶走。否則食客到了家中就會發現湯汁大部分都滲漏了,包子也會變得口感全無。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導致現在的一品樓和黃家包子都用上了豬皮凍,如此一來方便倒是方便了,味道難免就要遜色三分。

周州要做就做正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傾華:醫妃天下

李白的詩

婚後再愛

大刀闊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