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96章:資源才是關鍵,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比如木炭。
哪怕是這年代燒製出來最好的白炭之類,也不可能全是純淨的碳元素,雜質必然相當多。
硫也是一樣。
硝酸鉀因為可溶於水,當下反而是比較能夠提純的一個。
總之,千頭萬緒,絕對不是簡單的一條公式就能讓人跨入新時代。
來到這年代也有大半年,朱塬很清楚,限制當下這個時代發展的,核心還是資源。小到火藥,公式不重要,口訣不重要,關鍵是,木炭還好說,但,你到哪裡去弄那麼多足以將軍隊從冷兵器時代轉向熱武器時代的硫和硝?
以朱塬從後世帶來的記憶,如同石油一樣,硫和硝,兩種礦產在這片大地上的儲量,相對都是很貧瘠的。
或許,時代轉變的初級階段,一些相應的小型礦場,這方面,仔細找一找,畢竟土地足夠大,應該能找到一些,但,如果要往大了搞,往更大了搞,短期內又無法實現工業手段生產的前提下,就只能尋找天然的且儲量足夠龐大的礦藏所在。
資源,才是一切的問題所在。
就像朱塬發散過程中想到的另外兩件物事,玻璃和水泥。
玻璃,穿越者最愛。
問題是,大部分穿越者似乎都沒有搞懂一個問題,玻璃的關鍵,是純鹼,而且需求比例相當大,燒一噸玻璃就需要兩百公斤的純鹼。
純鹼哪裡來?
從草木灰裡提取碳酸鉀,註定只能小打小鬧,因此,你要燒玻璃,首先要找到鹼礦,這才是關鍵。
還有水泥。
穿越者也挺喜歡燒水泥的。
問題又來了。
水泥燒製最需要什麼?
能源!
朱塬恰好知道一個數字,忘記什麼時候在一份報紙上隨便瞄到,沿海的一個省,只是水泥生產,就佔了這個省能源消耗比例的11。
只是一成,多嗎?
不多嗎?
只是生產一個水泥啊!
再就是,水泥生產,最重要的是什麼?
不是燒製。
是粉碎!
只是將各種石料粉碎成細膩的粉末,在整個水泥生產環節,消耗的能源,就有要佔了六七成之多。
朱塬可以大膽給出一個推測,只是幾百年後一個沿海發達省份11的能源,就比這個時代整個大明王朝燒柴、燒煤、燒炭等等各種燃燒所消耗的能源還要多。
因此,突破農耕時代桎梏之前,燒水泥,考慮其中對人力、能源的消耗,遠不如用糯米漿划算。
糯米漿可一點都不差。
不信的話,看看幾百年後殘留的南京城牆,還有北方那一條長長的城,粘合劑都是糯米漿,成百上千年時間,風吹雨打,依舊巋然。
內宅書房內。
朱塬的思維很發散,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暫時都不管對不對,反正,之後肯定還要經過校對。
寫意幾個姑娘照例陪著。
見自家小官人如同寫天書一樣,轉眼一頁,轉眼又一頁,甚麼硫酸銅不溶於水啊,甚麼鎢金屬熔點三千度以上啊,甚麼不同金屬元素的焰色反應啊,全都看不懂。
或者,文字看得懂,連起來就不懂了。
而且,挺難相信的。
嘩嘩的風雨聲中,忙碌了一上午,青娘過來說午飯已經好了,再次寫完了一頁不同金屬化合物溶劑顏色的朱塬抬起頭,才突然感覺,頭有些暈。
用腦過度。
留白先察覺到不妥,見朱塬臉上泛著紅暈,連忙湊過來,一邊扶住自家小官人,一邊伸手試了試朱塬額頭,似乎有些熱。
頓時都急了。
把自家小官人攙到東屋臥房,脫了衣服蓋好被子,幾個姑娘圍著,午飯也端了過來。
吃了些東西,依稀聽留白問要不要喊戴先生過來,朱塬拒絕,就沉沉睡過去。
好在真只是累了些。
睡一覺醒來,感覺就沒了大礙。
風雨繼續。
第二天,女人們就不再讓朱塬進書房,總是要找些事情做,恰好,朱塬之前吩咐,崔慎很快就將新式的雙人砣機送了一臺過來,擺在南屋庫房。
打算做手工。
這樣的天氣,做一做手工,消遣一下,也是好事。
順便還鍛鍊了身體。
南屋空間不大。
正屋也不合適,於是,挪去了後面照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