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8章:明州雜貨連鎖公司,洪武生存指南,裴玄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塬和邢跡一起來到甬江畔,沒理會下意識開始佈置安防的趙續等身邊護衛,直接吩咐,要求停靠附近做明日出發前最後準備的一干漁船船長過來領取食鹽。
邢跡倒是注意到周圍動靜。
不說岸上,眼看附近幾艘快槳輕舟下餃子一樣迅速離岸在江面上展開巡視,理解之餘,也難免羨慕,身邊這位小大人,這待遇,真是……高。
只差一品而已啊。
作為這批漁船主事明日將一起出海的黎圭很快帶人過來,上前與朱塬幾人見過禮,就開始忙著搬鹽。
為了確保這次海捕順利,朱塬給了黎圭一個正八品,頭銜是明州漁業生產公司經理。
放這年代,‘經理’,又是一個新詞。
說起來,當下倒是有個同音的官職,名叫‘經歷’,很多衙署設定此官職負責文書工作。
至於‘經理’,其實,從字面也很好理解。
經營、打理。
既然‘公司’都出來了,人事安排也不適合再用舊的那一套,不只是‘經理’,曾經很多相關的頭銜,朱塬都會逐漸推出。就像黎圭的這個‘經理’,並不算明州漁業生產公司的一把手。
計劃等這一季海捕結束,如果黎圭表現不錯,朱塬會在他的頭銜上加一個‘總’字。
總經理,才應該是一把手。
到時候,再下設一干經理,分別負責不同的業務與部門。
黎圭這位經理之外,朱塬還啟用了船長制度。
當下的類似稱呼叫做‘船首’,朱塬聽起來不順耳,而且,也是為了新氣象,改為船長。
明日即將出發的大型漁船,每一艘設一個船長,並配兩艘小船。另外,因為計劃主要採用對網捕撈方式,兩艘大船並四艘小船又構成一組生產單位,再設一個組長。
這次官方船隊總計是50組。
至於人數,根據船隻大小不同,每組100人到200人不等。
相比運糧海船的配置,人數要多很多,這主要考慮捕魚是一個力氣活,而且,當下漁船機械操作程度太低,就像拖行對網時,需要人工搖櫓,非常耗費人力。再就是,起網的時候,也需要數十人一起才能把裝有成百上千斤魚獲的大網撈起。
如果能有後來的機械動力,這些問題都能輕鬆解決。
問題是,沒有啊。
朱塬能做的就是讓姚封帶人對起網裝置進行改進,加入槓桿原理,並採用更加省力的軸承裝置,期待將來能節省一些人手。
這些都需要時間。
今年主要還是傳統捕魚方法。
甬江岸邊,眼看著鹽運司吏員和營海司漁民用大稱稱量分發食鹽,與邢跡隨意說著話的朱塬很快又產生了一個念頭,當場讓人拿紙筆過來,就近搭起了一臺小圓桌開始描畫。
同時喊來姚封實時講解。
朱塬想到的是磅秤。
磅秤,記憶中很常見的一種大型稱量工具,非常簡單的槓桿原理,相比當下的老式桿秤,最大特點是便捷,且稱量體量更大。
可以預期,接下來營海司的各類物質稱量需求會非常龐大,總是用桿秤,太慢,也太麻煩。
朱塬迅速描畫講解一番,姚封當即拿著圖紙跑去試做。
周圍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包括朱塬自己,平日裡總是時時刻刻都能想到很多東西。
倒是旁觀的邢跡再次漲了見識。
不過,瞄一眼不遠處高聳的龍門吊,只是一個稱量用的小物件,好像,也不是那麼特別。
這邊三船食鹽交接完,邢跡拒絕了朱塬的晚餐邀請,匆匆離開。
確實也有事。
漁汛季節,既是鹽運司售賣鹽引的好時節,也是私鹽比較猖獗的時間段,這些都需要邢跡操心。
朱塬也打道回城,卻不是一天工作的結束。
回到自己的營海使府邸,朱塬當即招來三位營海司郎中裡較為空閒的方禮,讓他安排籌集麻料的事情。
朱塬的要求是,明天之前,儘快挑選1000名腳力好的民夫出來。
朱塬打算組建一個貨郎團隊。
這也是參考現實的一個決定。
這年代,或許有人大面積種植桑樹,但,大面積種植麻料的,不多,基本都是農家種田之餘開闢一塊土地,按照朝廷的要求進行播撒,或者,更多隻在庭前屋後。
因此也就意味著,營海司想要籌集麻料,不可能派出一堆車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