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異想天開,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樣子,對於江戶研究專家中村而言,吉原的內部就好像自己家廚房般熟悉。
吹口琴的老人 (5)
吉敷在P咖啡店靠窗座位坐下,點了杯咖啡慢慢啜飲,正好喝完的時候,中村稍胖的身影在外面柏油路上出現了。還是同樣帶著貝雷帽,一副藝術家風貌。
中村並不打算進來,只是在窗外招手。
吉敷站起身來。
兩人在柏油路上會合後,在吉敷的感覺裡,雖然每天皆在同一棟建築物裡工作,彼此卻彷彿已經許久沒有見面了。
“好難得會在這種地方碰面呢!”中村一開口就說,黑框眼鏡後方的眯眼柔和地笑著。
明明同樣是在東京,卻與在警視廳走廊不同,有某種懷念的心境。
“到底是什麼樣的事件?”中村問。
吉敷概略說明。
“嗯,那就與吉原無直接關聯了!好吧,我慢慢告訴你有關吉原的一切,不過不能算是調查資料,而是一般常識。”說著,中村開始漫步住大門方向走。
吉敷跟在身旁。
“這處吉原,現在也不稱之為吉原,而是臺東區千束,但是隻要提到吉原,目前的東京都民還是都有常識,知道以前是在這裡。當然,這種‘機緣’的稱呼也有待商榷,正確說來應該是新吉原。
“以前的吉原是在日本橋的葺屋町,不過隨著江戶的發展,其位置正好在町中心,以風紀上而言不太合適,所以才被遷移至北邊過神田川的這裡。這是寶曆年間的事,正確年代我已忘了,不過是在十八世紀。
“當時這裡完全是鄉下,若檢視當時手繪的地圖,就會知道四周全是稻田,也就是說,在這種地方砌起四方圍牆,闢造出風化町
“在江戶時代,稱這裡為新吉原,以便於舊吉原明白區別,所以,稱這裡為吉原並不能算正確。
“吉原也有俗稱,叫做五丁町。那是因為在舊吉原時代,它是由江戶町一丁目、二丁目,京町一丁目、二丁目,以及角町這五丁合併而成。但是變成新吉原後,規模增大很多,又加上楊屋町和伏見町,不過,儘管這樣,大家仍是依著昔日習慣稱為五丁町。不過,這些對你來說可能不太需要吧!你希望知道的是什麼?”
“像是觀光茶館或花魁道中之類。”
“哦,是嗎?茶館嗎?那是因為,吉原的花魁也有等級之分,依旗下女孩素質之不同,店的格調也有差異,大致上可分為大見世、中見世、小見世三級。想在吉原冶遊時,像我們這種等級的一般老百姓是透過稱之為‘籬’的格子窗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