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章 小肥羊,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化殿外一場汴戲,竟是點燃了所有遼國貴族的激情,那晚求著將戲演了全本不說,事後更是集體申請,要趁著宋使還在遼國,多演幾遍。

遼國的官員特別不好意思地找李行簡他們商量,這都來了,他們自然是答應。於是,孔家班竟是在遼國皇宮中又連著演了幾日,仍舊是場場爆滿。

而且,這個訊息傳到了宮外,很多普通遼國百姓都痴痴守在宮外,就算聽不見聲兒,也想看一看汴戲名角兒們啊。

上京也屬於開放城市,算是遼國最繁華的地帶,人特別多。

宮外頭堵著這麼多人,有時候孔家班的人進出時,遇到了他們,也會按照雲雁回的授意,給大家清唱幾句。

再多的,就不肯唱了,畢竟是有“藝術追求”的。便是遼國皇帝要求,他們都不願意素著演出呢。

單就這麼幾句,也足以令民眾魂牽夢縈了,來圍堵的人更多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遼國暴動呢。

這等火爆的場景,可是前所未有的。畢竟遼國雖然有雜耍百戲,可是一則沒有大宋那樣熱鬧專業,二則汴戲不同其他百戲,是全新的藝術形式。

其魅力之大,在大宋就已經證實過了的。

到了正月初七時,興宗再次宴請了宋使們,在他們的皇家園林之中。

這幾日,興宗也再三欣賞了汴戲演出,甚是痴迷,因此一來便要和宋使探討。

雲雁回當仁不讓地同興宗聊起了汴戲的起源與發展,興宗也特別感興趣,問了很多問題,“這麼說,若是沒有貴使,汴戲也出現不了?”

“您嚴重了,應該說沒有孔班主,就沒有汴戲,外臣只是起到一個推助的作用。”雲雁回笑著說。

興宗搖頭,“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聽說貴使還是《開封府報》的主編,這《開封府報》雖然我沒看過,但是聽說《東京日報》乃是借鑑其形,想來貴使也是有才之士。”

雲雁回有點無奈,聽這聲口就知道要作詩了啊!

雲雁回只好轉移目標:“實不敢在李翁面前自稱有才,李翁的書樓大宋皆知。”

興宗又將李行簡也誇了一番,“今日天光好,正該作詩助興,不如今日就以汴戲為題吧。”

興宗一說,宴上陪伴的遼臣都轟然應是。

雲雁回這邊,則暗搓搓地等李行簡捉刀代筆,自己再抄寫一遍。李行簡是真有文化的,寫兩首詩不是問題。而李珣和趙允初好歹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自己寫個詩也湊合,放在遼國夠看。

那邊遼臣們一一寫完,興宗便拿來一一點評,“唔,這首是哪位卿家的,不錯。徹夜絃索鳴,南曲起上京。方寸行天涯,一聲一妙境。”

遼人寫詩比較平實,雲雁回不需李行簡解釋也能大致聽懂。

前二句是寫遼國都城上演著從南朝而來的汴戲,整整一夜絃樂都在奏鳴。後兩句則是寫汴戲的特點,不大的舞臺上卻能上演許多場景,每一句唱腔,都能包含豐富的情感。

興宗唸完,遼臣們也吹捧了一下,似乎這詩也是他們之中公認比較擅長漢詩的人寫的。

但是和李行簡的詩比起來,就差遠了。李行簡忒壞,不長的時間裡,他寫了一首短詩給雲雁回捉刀,還寫了一首長詩交差,寫的是《望情魚》,用典極多,從戲寫起,到觀眾的表現,全方位展現這一齣戲的魅力所在。

面對李行簡的詩,所有遼人的作品便黯然失色了。

興宗唸了一遍,又品味了一下,也覺得輸得心服口服,他自己寫的那一首也遠比不上呢。這位宋使,不愧是家藏萬卷的大儒,那些書可不止是擺在那兒,人家全都抄寫記住了。

不過經過這麼一場“尬詩”,雲雁回也從遼人的詩作中感覺到了汴戲在此的受歡迎程度。

他們這些使臣沒有每日盯著看,但是遼人在詩詞裡把各處的場景都描繪出來了。短短七日的時間,遼國貴族為了《望情魚》頗有些廢寢忘食的痴狂。

許多人看了《望情魚》後,就深陷入劇情中,去養鯉魚的還算好的,據說還有遼國女子把自己當做何麗姝,行止打扮處處模仿,還讓家人叫自己麗姝,要找他們家梁生,全然瘋魔了。

民間也有一種呼聲在高漲,他們希望興宗能夠憐愛一下他們這些平民,請孔家班在宮外也演出,他們可是每日守在宮外痴痴等待很久了啊。

至於瘋狂抒發對劇情喜愛者,就更是多了。

遼國人民反應熱烈,雲雁回也笑得十分開心。

大家都有同一個愛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生成猛禽後我啥都吃

塔黃花開

是貓逼我辭職的

花彩雀鶯

首長九代單傳,我一胎六寶打破了

最愛燒洋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