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 慈幼局的變化(下),大宋小吏。,拉棉花糖的兔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雲雁回在研究中發現,大宋現行關於慈幼局的種種規定並不是十分完善,與他前世瞭解到的不大一樣,想來是這個時候慈幼、養老等事業還屬於剛起步。
因此,雲雁回與林易討論了許久,又請教過包拯,最後寫了條陳。很多都是幾十、幾百年後的方法,能夠執行,又不會與此時的觀念相悖。
——畢竟雲雁回不能振臂一呼,告訴大家少生孩子多種樹。
最後,雲雁回便和林易一起去找仁宗。
林易其實是有些膽怯的,他見官家見得不多,因此非拉上雲雁回壯膽。
仁宗聽說慈幼局有條陳要面述,便欣然應允。大宋歷代皇帝時常會強調,不允許拋棄子女。對於重視人口的國家來說,這是非常不樂見的情況,也因此才會應運而生慈幼局。
誰知林易進殿,身後竟然還跟了個雲雁回。
在仁宗心裡,雲雁回就是去做做慈善,到處募捐一些東西,讓孤兒們過得更好,前不久弄出來的連環畫不就很有用嗎?對此,朝廷是喜聞樂見的。
但是,現在看到雲雁回和林易一起過來,仁宗便想,難道還上了心,有些建議?
雲雁回老實行禮,因林易在一旁,他怕嚇著林易,就比較收斂。
林易緊張得很,“官、官家,近日來,臣與逐風商議了一些關、關……”
他說著說著,牙齒都在打顫。做了這麼多年官,一直都是無關緊要的職務,還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境況呢……不禁就腦補起來,若是說得不對,官家不滿意怎麼辦?
仁宗十分和善地說:“你先緩緩。”
林易便哭喪著臉停下來,開始喘氣,試圖平息心跳。
過了一會兒,仁宗看他還好了,便問:“可以了嗎?”
林易回頭看了一眼,接收到雲雁回鼓勵的目光,便堅定地點了點頭,“官家,殺子、不舉子之風不若往日嚴重,然則從未停止,臣有如下想法。
“其一,殺子孫有害風教,當立法,使犯者入刑。
“其二,應令鄉間彼此監察,以減少棄子行為。然則百姓不舉子多因貧困,可命有司在各地建慈幼倉,凡孕婦懷胎,可免其夫徭役一載,併發錢糧至孩童三歲,不論男女。此倉應有專司監管者,以防謀私。
“其三,放寬收養限制,使非同姓的無子之家也可至慈幼局收養兒女,並獎勵收養人錢糧,同樣發放三年。又應細化條件,使養子與親生相同,可繼承家業,延續宗祧……”
林易一口氣說了好幾條,包括了改良先有法令與建議增加法令,每一條都聽得仁宗一愣。
林易說完之後,仁宗沉思了很久,琢磨其中的意義。
第一條就夠他想的了,從前人們並不認為殺子是犯罪,但是林易提出,殺子孫也屬於犯罪,要受刑,這倒是個好主意。
第二條也是,仁宗本來還在想,這慈幼倉裡那麼多錢糧哪裡來?
林易就在後面詳細解釋了,現在官家要和各州府合作建遊苑,可從收益中抽取一部分,統一排程,因為各地情況不一樣。另外,也要繼續鼓勵各界募捐,尤其是寺廟、道觀這樣的大戶。
——這一條就很容易能看到雲雁回的影子,一般人不會想到這個。
後面還提到在慈幼局中的孤兒,應當從本地官學抽調老師按時教授,擇優者入學,餘者也應有一技之長,否則長大後說不定又是因貧棄子之人。還有關於與被收養人性別不同的收養人應當具備怎麼樣的條件,鼓勵民間慈幼事業,等等條陳。
林易算是長篇大論了,他還有一份文言的文書,也遞給了仁宗。
仁宗慎重地道:“不急,我要好好想想,與諸卿討論一番。”慈幼局的方案乍看實施性很高,但是還是要細細斟酌。
林易鬆了口氣,緊繃很久的身體放鬆下來了。
仁宗心很好,之前看林易緊張,就一直沒說什麼,現在才把雲雁回叫過來,玩笑道:“你每次記起來自己是天慶觀的時候,就是坑他們的時候?”
雲雁回尷尬地笑了兩聲。
其實雲雁回是故意這樣做的,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從前幾次滅佛,不都是因為僧人太囂張,佔有那麼多良田錢財,他們不死誰死?
大宋經濟發達,寺廟也越來越有錢,朝廷已經有意識地從寺廟那裡賺錢,逼他們出血了,正應該主動給錢包瘦身,否則等人下刀子割肉,只會更狠。
也不知道仁宗這麼調侃,是清楚還是不清楚。雲雁迴心裡,犯著嘀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