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部分,三國之我乃劉備,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州治建在那裡。他自來到曲阿後,任用當地人張英、樊能,對抗袁術。袁術跟他打了數戰,卻無法撼動,於是,孫策借了這個機會,借兵討伐劉繇。劉繇對付袁術這種蠢人還行,但孫策一來,他就接連輸了城池不說,要不是劉備派兵及時趕來,差點就丟了根據地曲阿,準備遷徙到丹徒去了。
劉繇和他兄弟劉岱一向有清名,劉岱死了,劉繇還在繼續戰鬥。劉繇這人雖然很不會用人,經常性的判斷錯誤,但他好歹得到了朝廷的認證,是正牌“刺史”,所以劉備要把矛頭指著他,卻也需要充分的理由。
劉備不像袁術、孫策這樣的橫人,他們說要教訓劉繇就可以操刀子上,劉備畢竟還要考慮聲譽問題。
當初,劉備下江東就是借了劉繇的幌子,現在已經替劉繇把他的敵人給收拾了,難不成轉眼就去找劉繇麻煩?
劉備當然不會這麼做,就算想這麼做,也絕對不能這麼暴露。
劉備思前想後,唯有一個辦法可行。
寫信。只要寫一封信給劉繇,這事就可以解決。
當然,信的內容,切入點,就在太史慈身上。
我在起兵之初多次強調,此戰不光是為了劉繇而來,更重要的,是為了信義,為了幫朋友一把。既然我現在已經替劉繇消滅了他的敵人,那麼,我這麼大老遠來,想見一見我的這個朋友、太史慈沒關係吧?
當然,要是純粹的見見,劉備覺得這個火藥不夠猛,不能讓劉繇提高警惕。所以,為了確保讓劉繇一看就火,他給劉繇的書,先說了一大堆客氣的話,然後,平靜的湖面,突然狂風乍起,波瀾怒吼。他乾脆跟劉繇說,太史慈是個好同志,我想要重用他,所以麻煩你老人家把他送到秣陵來。之後,當然沒有之後了。威脅的話已經不用說了,太露了,就不能含蓄了。
我相信,只要劉繇看了,他一定會生氣,到時候,他一生氣,說一句不送,那機會立刻就來了。不送是吧,那就開打
當然,如果你把太史慈乖乖的交出來,我自然高興。高興過後,再給你找茬,惹你生氣。反正,直到逼得你跳出來跟我幹仗不可。
劉備的主意就是這些,這封書寫好,立即讓人送到了曲阿城的劉繇手上。
劉備的書信送出去了,但還要經過數天往返才能有結果,為了不至於在枯燥中等待,劉備的秣陵城來了一個特別的客人,他將為劉備解開許多不解之謎。
來的,是左慈。
左慈突然的到來實在讓劉備心喜,他親自出迎,對左慈可謂畢恭畢敬。左慈跟劉備寒暄了一陣後,劉備問了趙雲義子趙允的近況,左慈一一說了,反正讓劉備放下一百二十心就是。說了這些後,他說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我是來祭拜於道兄的。”
劉備一愣,實在不知道左慈跟這位姓於的有何種關係。
劉備領了左慈到於道人的墳地,左慈對著于吉的墳墓看了良久,然後長嘆一口氣。劉備見他許久不開口,也不忍開口。只沒想到,左慈一開口,卻是問他:“為何這墓碑上還是空的?”
劉備見問,窘迫的告訴他,不能怪我懶,實在是不知道這位道兄的大名。
“于吉。”
當這兩個字從左慈的口裡迸出來時,劉備實在應該早就想到了。
“于吉”
劉備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位神仙級的人物不論在三國演義,還是在史書上都是絕對有名的,孫策應該比劉備更加了解這位道兄。
劉備沒有引發感慨,因為左慈在告訴他這位道兄大名的同時,也同時告訴了他一個更加重要的資訊。這個資訊,一下子就破解了一直縈繞在劉備腦子裡的所有懸疑。
當初攻打壽春時,為何壽春堅固高大的城池在一場雨後,突然全線崩塌?
答:是被于吉做了手腳。
前幾天,我城中已無糧,為什麼一夜之間,多出了數萬斛糧食?
答:還是被于吉做了手腳。
如果那時有“乾坤大挪移”這樣時尚而又中肯的形容詞,此刻應該可以被用上。
當然,左慈告訴了他這些,還有一個疑問沒有告訴他。
孫策是如何死的?
答:被許褚殺死的。
不對,沒有答全。
答:孫策是被于吉的陰魂纏繞,引發了孫策的幻覺,這才在夢魘般的情況下,被許褚一刀給輕易解決了。
恭喜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和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沒必要知道了。劉備在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