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讀遍紅樓,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得到啟示而加以演變來的。例如:

(1)《紅樓夢》第5回寫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聽了新填的十二支仙曲。在曹寅《楝亭詩鈔》中的《墨蘭歌》有“太虛遊刃不見紙,萬首自跋納蘭詞”句;《江村雜詠》中有“鴻蒙橫眼前”句;《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詩中又有“鴻蒙綠氣淨絪縕”句。曹雪芹寫“太虛幻境”、“開闢鴻蒙”諸語,會不會從他祖父的詩文集中得到一點啟發呢?這是可能的。

(2)《紅樓夢》第18回寫元妃省親時,曾命小妹妹們為大觀園題匾額,探春題的是“文采風流”。《楝亭詩集》中的《題楝亭夜話圖》一詩中有“文采風流政有餘,相逢甚欲抒懷抱。”探春所題正是與元春“相逢”之時,藉此而抒自己“懷抱”。以雪芹之才智,會不會取祖父詩中的詞意而寫於小說呢?這也是可能的。

(3)《紅樓夢》中寫了“天香樓”、“稻香村”、“櫳翠庵”,而《楝亭詩集》中的《送楊公漢歸浮槎》第二首有句雲:“稻香樓近棗香村”,《楝亭詩集》中又有“蒼翠庵看梅”一詩,雪芹常改古詩一二字入小說,他會不會也將祖父的詩改一二字,如“稻香樓”改為“天香樓”,“棗香村”有拼成“稻香村”呢?至於“蒼翠庵看梅”,只需改一字即可變為“櫳翠庵”,而“看梅”更可與賈寶玉向櫳翠庵裡那位“檻外人”乞梅的故事聯絡起來看了。

。 想看書來

為伊消得人憔悴(11)

(4)《紅樓夢》第27回寫黛玉葬花,第70回又有黛玉重建桃花社的故事。這不禁使人想起《楝亭詩鈔》卷三中的《題柳村墨杏花》詩來。詩云:“勾吳春色自�苴,多少清霜點鬢華。省識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詩中“春色”點明時間,“女郎”句又說明其性別,真可為黛玉葬花、重建桃花社作注了!

(5)《紅樓夢》第78回有寶玉撰《姽嫿詞》的情節,真是無巧不成書,在《楝亭詩鈔》中也查到了這“娩姬”二字。《使院種竹》詩中有句雲:“流光上琅開,姽嫿如刺繡。”由此看來,曹雪芹給賈寶玉安排寫“姽嫿將軍詞”可能還與他的祖父曹寅對“姽嫿”的熱愛有點關係呢!

(6)《紅樓夢》第17回賈政遊大觀園經過稻香村時,流露出嚮往農村風光,大有歸農之意。如果將曹寅所寫的《東皋草堂記》的文字同賈政的歸農思想合在一起,那又是多麼的一致!宦海浮沉,風波之懼,產生這種思想恐怕不止是曹寅,賈政所代表的也不止曹寅一人而已。

當然,上述所引詞句在前人的詩文中也可以找到出處,況且雪芹又是博覽群書的人,說雪芹用的這些詞都是採自祖父詩文中的成句,那未免有點太坐實。筆者之意在於說明曹雪芹在寫作《紅樓夢》時可能受到他祖父詩文的影響。一隅之見,聊備一說耳。

1979年1月2日

畫石詩化楝亭詩

——《楝亭詩鈔》與《自題畫石詩》

自從《自題畫石詩》作為曹雪芹的佚詩公諸於世以來,紅學研究中頗有一些爭議。不少同志認為此詩可能是偽造,託名於曹雪芹。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曹雪芹的詩作,併為得見雪芹的一首完整“佚詩”而高興。最近讀到《紅樓夢研究集刊》第二輯上發表的思藻的《(自題畫石詩)探源》一文,覺得很有說服力,說明“這首詩,決不是曹雪芹寫的。”

思藻在《探源》一文中指出,“佚詩”首句“愛此一拳石”,“這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一句詩:‘愛此一片石’見《楝亭詩鈔》開卷第一首《坐弘濟石壁下,及暮而去》,僅僅換了一個字。”以筆者所見,不僅“愛此一拳石”是改曹寅詩句而得,恐怕詩中還有幾句也是從曹寅《楝亭詩鈔》中“化”來的。如曹寅詩中有《江村雜詠》一首,全詩是:“太古云世界,大地兜羅綿。虛白結遙想,鴻蒙橫眼前。杖藜破漾顥,一笑凌華巔。”(卷五)在《廊前手植玉蘭盛開,同人讌賞無詩自題一首》(卷四)和《遊仙詩三十韻和汪蘿山》(卷六)兩首詩中,都有“頑仙”句。前詩原句是“自署頑仙守閬風”,後詩原句是“不許頑仙茹五葷。”恰巧在《自題畫石詩》中有“溯源應太古”和“瀟灑作頑仙”兩句,這是純粹的“偶合”嗎?如果孤立起來看“太古”、“頑仙”四個字,說是偶合也未為不可,但如果同“愛此一片石”到“愛此一拳石”的改換一字的做法聯絡起來看,筆者倒以為“佚詩”作者對《紅樓夢》作者家世、喜好是頗為熟悉的,所以作出來的詩真有點“像”出自曹雪芹的手筆。

石頭不僅為曹雪芹所愛,所嘆,在《楝亭集》中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