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讀遍紅樓,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色身”二句推測,此詩當是作者中年以後經歷人世滄桑而有所感。詩中“遺才誰識補天人”、“擬向媧皇一問津”二句既有對小說作者乃至主人公賈寶玉的“無才補天”的同情,也有對自己“無才補天”的感嘆。
奕繪是清嘉道間著名的宗室詩人,字子章,道號太素,又號幻園居士。他是乾隆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孫,榮恪郡王綿億之子。他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篤好風雅。十七歲襲爵貝勒,二十七歲授散秩大臣,曾任正白旗漢軍都統,文武兼備。奕繪情深而壽夭,三十七歲被免職賦閒,越三年四十而亡。他一生不僅善詩詞、工書畫、喜文物,熟《易》、樂、佛、道、數理、演算法、工程建築,而且通曉梵文、拉丁語。所著《子章子》、《觀古齋妙蓮集》、《寫春精舍詞》、《明善堂文集》均行於世。其與王引之合著《康熙字典考證》,為一部重要的學術著作。
奕繪是一個情種,他與著名女詞人顧太清的愛戀、婚姻,堪稱文壇佳話。倘有人寫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將是一部悲歡離合的絕妙之作!
如有人一試,我將竭誠相助。
2004年10月8日
痴情幽怨滿天涯
痴情幽怨滿天涯
——廖景煜《水雲山人詩草》
翻開一粟編著的《紅樓夢書錄》,我們驚奇地發現,書中不僅著錄了大量的有關曹雪芹的生平、《紅樓夢》版本、序跋、雜著等重要史料,而且還收錄了相當數量的歌詠曹雪芹和《紅樓夢》的詩詞曲賦。如果研究一下這些清人所寫的詩詞曲賦,雖然其中有高下優劣之分,但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紅樓夢》一書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廣泛影響。
早期歌詠《紅樓夢》的詩詞,不完全是一般的歌詠或抒發作者本人的某種感嘆,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的形式,來評論《紅樓夢》。因而,紅學研究者們是把這部詩詞曲賦作為紅學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來研究、蒐集。
不久前,偶然翻到一本《水雲山人詩草》,其卷一第九葉載有《讀紅樓夢記》詩一首。詩云:
休種人間薄命花,痴情幽怨滿天涯。
浮雲流水為春夢,笑殺公侯宰相家。
這首《讀紅樓夢記》,詩意平平,慨嘆而已。或許因為詩無新意而被《書錄》和《紅樓夢卷》所拒收。聊備於此,以供檢閱。
作者廖景煜,號東皋,又號小痴,別號水雲山人。生於道光年間,官同知,著有《水雲山人詩草》四卷,1924年1月出版。
1975年7月30日
。 想看書來
可笑世人空說“夢”
——王篤《兩竿竹室全集》
王篤,字寶珊,陝西韓城縣人,生於乾隆四十六年,死於咸豐五年。道光六年進士及第,官翰林院編修、江西道御史、知府、糧道、運史,山東布政使,署山東巡撫。著有《兩竿竹室全集》六卷,其卷一、二為文集(包括時文),卷三是詩,卷四是賦,卷五是試帖詩,卷六為雜記。今所見版本為清咸豐七年(1857)鐵琴山館刻本。
卷三詩集載有《讀紅樓夢四首》,全文抄錄如下:
知是三生未了因,如何花畔吐情真。
秋來一夜瀟湘雨,斷送窗前栽句人。
□□□人便惱人,多情薄命竟成真。
可知寂寞焚帕日,終是顰兒不愛身。
補恨天中情意新,無能作有假還真。
至今仙界誠何在,空說當年入夢人。
姑言姑聽一番新,金石何須辨假真。
可笑世人多是夢,反憐渠是夢中人。
《紅樓夢》誕生以後先以抄本流傳,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問世,京城內外爭相閱讀。令人感到欣喜的是,這部小說不僅引起平民階層的狂熱,而且在相當一部分“官員”中也掀起了一股收藏熱和讀《紅》熱。本文所錄四首詩只是這股讀《紅》熱的一個縮影而已。《紅樓夢書錄》和《紅樓夢卷》所收詠《紅》詩詞數量不少,但散落民間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倘有人留心蒐集,我想輯一部詠《紅》大全之類的書,一定會受到研究者和讀者的歡迎。
曹雪芹寫“夢”,後世人解“夢”,夢話連篇,可笑世人空說“夢”。不過,這是過去的事,而今的紅學家的研究,是不在此論的。
1974年7月15日
多少紅樓夢未醒
——鄭蘭蓀《蓮因室詞集》
《紅樓夢》一書有無比之魅力,多少詩家詞人為之吟詩填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