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讀遍紅樓,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生慳好夢,一宿種前因。

粉黛餘黃土,菇花冢可真。

彷彿湘裙蝶,清流有斷橋。

故宮悲瓦礫,野史話漁樵。

命共桃花薄,魂隨柳絮消。

天涯今夜雨,同夢憶迢迢。

“日下”,指今北京。“故宮悲瓦礫”,是指當時京城遭到異軍破壞。如是,此詩當寫於清道光庚子(1840)年後。第三首詩第二句末原有自注雲:“來札雲:“館舍地仄,如航十里之遠,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平橋遠樹,中間有僧寮與故王宮府一二處,數與老衲話於其間,即所謂賴大孫也。’”其地當在今什剎海一帶。所言“大觀園故址”、“賴大孫”云云,不過是“殘僧感興廢”的耳食之言。試想,“大觀園”、“賴大”,不過是作家胸中筆墨,紙上園林,書中人物,那裡會有什麼“故址”、賴大“遺孫”呢!如以敝見,紅學家憑此追蹤覓跡,到頭來實不過詩中所說“詞人慣買愁”了。

數年前讀得二詩,數年後有位專家囑我再為拍照作證。雖時過數載不敢稍忘,今志數語,亦為“略寄相思云爾”。

1983年4月15日

踏遍“紅樓”覓菊香

——麟桂“詠萄”詩錄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以作詩聯句來展示大觀園裡的公子小姐們不平凡的詩才。如第38回,賈寶玉和眾姐妹以“菊”為題各賦詩一首,薛寶釵是《憶菊》,寶玉是《訪菊》,而林黛玉終以“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的《問菊》奪魁。《紅樓夢》一書傳世後,文人又以書中菊花詩為樣範,寫出不少新的“紅樓”體的詠菊之作。長白人麟桂的《用紅樓夢菊花十二詠目》,即是例證。

麟桂,號月舫,著有《退省堂詩集》,今存稿本六冊,其卷一《用紅樓夢菊花十二詠目》下錄有《憶菊》、《訪菊》二首,另十首不見。

憶菊

記得重陽賦遠遊,金英開處放輕舟。

一番江畔窺花影,幾度樽前慰客愁。

斜月窗前今夕景,西風人話舊時秋。

相思欲訴憑誰寄,帳望東籬去復留。

訪菊

芒鞋踏遍覓秋芳,無限閒情送夕陽。

放眼先窺荒徑外,遣懷半在短籬旁。

品高自有騷人約,性淡應嫌俗客忙。

寄語西風莫多事,來宵載酒對君嘗。

麟桂已作古,後人亦不乏仿“紅”詠菊,附庸高雅,不妨踏遍“紅樓”覓菊香,而我的札記也就有了題目。

1975年8月20日

媧皇難補離恨天

《紅樓夢補裘圖冊》題詩

晴雯病補雀金裘是《紅樓夢》中一段最感人的故事之一。從清嘉道以降,戲曲說咱、繪畫工藝家們,多采“晴雯補裘”的故事,以通俗動人的形式,傳播給廣大讀者觀眾,就是明證。

1975年夏,在北京圖書館柏林寺分部讀書,偶然翻到一本《秋孫吟草》,其卷三載有一首《題紅樓夢補裘圖冊》詩。今錄之於此,以饗同好。

題《紅樓夢補裘圖冊》

密密彌縫破復全,手中絲共意纏綿;

可憐空擅媧皇巧,難補他時離恨天。

燈前不自惜微軀,人影梅花瘦共扶;

他日誄卿千萬語,難償一夜病功夫。

原畫不知何人所繪,惜今日不得見原而冊。詩作者黃文琛,字雲門,自署“江寧白鷺洲”,可知其為江蘇省江寧縣人。其詩集《秋孫吟草》,於1920年5月出版,共六卷三冊,線裝。

“題詩”格調、意蘊平平,無須旁徵博考。作者在詩中

對晴雯病中補裘故事,頗加讚賞,而對其不幸天逝,甚有憐惜之意。“他日誄卿千萬語,難償一夜病功夫”,是說《紅樓夢》第78回晴雯亡故後,寶玉撰《芙蓉女兒誄》一事。雖然寶玉寫了那麼一篇感情真摯,辭藻華麗的“誄文”,但詩作者認為是報答不了晴雯病中補裘的情誼的。

晴雯情性剛烈,一生清白無辜。生前她雖然受到寶玉的分外青睞,但死後也不過博得一紙“誄文”而已。人問炎涼如紙,況在主奴等級森嚴的封建世家大族呢!

1982年10月12日

夢幻情塵誰解悟

——《紅樓夢》傳奇題詩錄

清嘉道年間,刻本《紅樓夢》廣為流傳,隨之產生了一批戲曲家們改編的“紅樓夢傳奇”指令碼。一粟的《紅樓夢書錄》和拙編《紅樓夢敘錄》的戲曲部分及著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虐愛:強寵公主

大刀闊斧

傾心凰女

1

梁蕭升官記

可否出離

犯罪偵探決定拯救世界

尤絨

小蘑菇

一十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