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讀遍紅樓,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學者阿英先生辛勤蒐集、選編的《紅樓夢戲曲集》,即反映了《紅樓夢》的影響,同時也為研究清代“紅樓”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紅樓夢傳奇”,曲高難和,非同世傳的大眾的子弟書等地方雜調。一般說來,“傳奇”本大多是文字雋逸、曲調哀豔、情節纏綿,為當時上層社會或文士所喜歡。所以,常見“傳奇”本問世後,多有名人題跋。近見嘉道間人所著詩文集中載有《紅樓夢傳奇》題跋詩詞數種,如長洲金逸《寒夜待竹士不歸,讀“紅樓夢傳奇”有作》七律一首(載《瘦吟樓詩稿》)、安徽涇縣人潘慶瀾《戲題“紅樓夢傳奇”》七律三首(載《宜識字齋詩鈔》卷二)、江西德化人範淑《題直候所評“紅樓夢傳奇”》七言歌行(載《憶秋軒詩續鈔》)、江蘇吳縣人李福《讀花韻庵主人所譜“紅樓夢傳奇”》六首七絕(載《花嶼讀書堂詩鈔》)等。此外,楊光祖《簷庵別稿》(稿本)載有一首七律,詩云:

樓臺平地起何因,回首終為夢幻身。

孽淺孽深同孽海,情生情死總情塵。

玉金夙債終成匹,草石仙緣自返真。

世世生生誰解悟,故將空色寫黃陳。

作者有感於玉釵終因。“金玉”而成“姻緣”,寶黛情生情死是“木石仙緣”,終不能成眷屬。作者對此結局雖憤憤不平,但也只能看到“夢幻”“情塵”。他的所謂“解悟”之法,當然也脫不了那旬俗話:“因空見色,因色悟空”。

1983年4月10日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春到紅樓燕雙飛

——玉書《青園詩草》

清道光年間,遼陽玉書著有《青園詩草》(光緒十八年壬辰刻本),卷四載有二詩,頗覺有幾分詩味,又因詩的內容與《紅樓夢》有點瓜葛,所以格外喜愛,錄之於次,以饗同道。

《白海棠依紅接夢韻》

清姿只合在朱門,鏤就琳瑯玉滿盆。

霧毅窗前蝶粉夢,水晶簾下杏花魂。

苔封冷砌珠千斛,袖掩香羅月一痕。

自是痴情彈粉淚,秋風淺淡伴黃昏。

《無題》

天台舊路辨依稀,蚨蝶因人入翠微。

春到紅樓花並蒂,風開珠箔燕雙飛。

惜陰慵起拖金帶,惹露無煩護紫衣。

拌作兩番為夢境,無須更問是耶非。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有“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的故事,賈府三小姐探春作過一首《詠白海棠》詩,頗得寶玉的推重。詩云: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英道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探春詩才在釵黛之下,這是許多專家的評論,但我以為探春此詩寫得感情真摯,也有幾分男子氣。但小說中的評詩者是頗重“身份”的李紈,她卻認為薛寶釵的“珍重芳姿晝掩門”的詩句更佳。由此看出,如果評詩者的思想不同,恐怕論詩的眼光也就有異了。後人沒有李紈的框子,倒是也學起探春詩法來,不知道學者們是會如何評論的。

1983年4月10日

txt小說上傳分享

留得詩稿無弱詞

——祥林《塵遠書屋詩稿》

長白宗室祥林,號竹軒,著有《塵遠書屋詩稿》,北京圖書館柏林寺分部有藏。此《詩稿》中有《題松嵐先生玉磐山房詩集後》詩云,

髫年識面(予於庚申即識先生於留都),

今得讀君詩(承惠詩集一部)。

腕底有奇氣,筆端無弱詞。

嶺南留惠政(先生曾任廣西天仔令),

關外誦仁慈(先生由廣西天仔令升盛京寧遠州牧。)

未老抽簪去,甘棠頌早垂。

此詩寫於已巳年(1809)前。松嵐,即劉大觀。甲戌年(1814)又有《題張船山先生詩集四首》,其中也提到劉松嵐及《玉磐山房詩集》事。說明祥林與劉大觀、張船山二人相友善。劉、張二人與高鶚、程偉元二人又有些瓜葛,所以此集頗令人注意。不出所料,在此集甲戌年之後的詩中,果有一首《同葉田井畲先生赴劉松嵐先生玉極庵招飲》詩。詩云:

三生緣早結,赴約出城來。

促膝共觀畫,談心聊勸杯。

芳儀三載別,懷抱一時開。

古寺鐘聲起,留連尚未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