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9章、陸地神仙,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這比武臺就捉對較技。每個人,累計要比夠十場。
每次比試,兩人都會穿著一身新的白麻衣,彷彿披麻戴孝似的。使的,也是木兵器,塗了顏料。
人人都已經知道規則了,無法去計較什麼,難道比武較技當真拳拳到肉、刀刀見血,生生殺傷殺殘殺死一批?
為了更清楚、更令人服氣一點,除了那“五嶽”的眼力,才用了這法子。
擊中不同位置,會有不同的評分規則。這一點,“五嶽”已經接受過評分了。
“每場五分鐘。”那主持這比武臺的事務官指著一旁座鐘,“勝者十分,負者五分,考官再根據你們擊中與否、擊中何處、能否一招斃命殺敵判勝負、加評分數。所以,就算是輸了,也許這一場所得分數也不算低,都明白了嗎?盡力搏殺。”
點將臺上,顧仕隆感慨不已:“這法子也是陛下直接給的?”
“……不然呢?”楊一清反問。
“……倒有了一點兩敗俱傷、雖敗猶榮的意思。”看比武還是比昨天看演武有意思,顧仕隆興致勃勃,“這樣一來,哪怕會輸,也要想法子多給對面幾下,每一場都儘量多拿幾分。”
楊一清回想著當時黃錦送過來的那幾頁紙,表情有點古怪。
“顧國公如今儘想著悠閒,當日要是在武英殿,就知道陛下還給了別的法子。什麼分組積分晉級、淘汰……人太多了,所需時日太長,又不能見真章。”
“什麼積分晉級、淘汰?”
楊一清向他介紹起來,顧仕隆聽得目瞪口呆。
陛下怎麼那麼多稀奇古怪的點子?這種尋常較技點到為止但是讓考官根據招術擊中與否、效果如何另行加分的法子已經夠新鮮了。
既不能只選花架子,又不能真的生死搏殺,眼下倒真的要各顯本事,為每一次得分而戰。
結果還有什麼輪戰積分、一組一組晉級、而後捉對淘汰的法子?
“這法子武舉會試不能用,以後各省各邊倒是……”
楊一清看了一眼他,搖頭笑道:“顧國公以為陛下為什麼想出這法子?用陛下的話說,軍伍要有榮譽感。今年是武將大比,明年開始,各省募好了兵之後,每省都將選出主客兩隊,每隊十人。主隊守營,客隊出征。決出前十後,仍是九月開始,到京城分兩組,二十對二十比戰陣搏殺。再決出前四,淘汰爭冠。”
顧仕隆張大了嘴。
“軍伍聯賽,哪怕將來有戰事,也不停。”楊一清嘆道,“陛下說了,各省都不缺這十人,但用於長期鼓舞士氣、激勵上進,利大於弊。”
“……我大明,將要尚武至此?”
“陛下有雄心啊。其宗旨曰:尚武尚榮,好勝好功。”
“……楊總參不曾勸諫好戰之危?”
楊一清是文臣出身,聞言只能說道:“我自然說過這朝野將有非議之憂慮,陛下說,好戰雖易亡國,忘戰更是大憂。大明將尚武,卻不好戰,也不怯戰。設了軍務會議,又有國策會議,真要戰,那都是會算賬的。這些道理,將來若有議論之時,不是還有《明報》可以爭辯剖解嗎?”
他有點頭大地說道:“陛下甚至說,這軍伍聯賽的十隊‘沙場大決’,可以在京郊專設校場,官民皆可買票觀戰。看到大明將卒的強弱,若有邊事不至於膽怯,議論什麼南遷;若大明將戰,也能知道大明必勝,支援國戰。”
顧仕隆徹底懵了:買票看這“沙場大決”?
“總之,現在這武舉會試,小試牛刀耳。”楊一清指了指前方,“顧國公,你雖新封國公,也不必就太過於以史為鑑,遇事則避了。陛下說軍隊的榮譽建設和思想建設比操練更重要,這麼多事,你可不能盡往我這裡推。”
顧仕隆看著面前如火如荼的武舉會試,心裡回想著請辭回京後的所見所感。
大明確實是越來越不一樣了,以後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但是他所熟悉的文官們,地方上的且不說,回京之後接觸的這些京官、重臣,如今對那仍然很年輕的天子,言語之中總傳遞出一些難以言說的歎服。
“新法試行,今年是第五年了。”顧仕隆突然輕聲開口。
楊一清似乎懂他的意思:“熙寧變法,自熙寧二年開始,至元豐八年,名曰十六年,實則六年後就頹勢盡顯。其時新黨內各有心思,宋神宗也頗有猶疑。而今……”
如今不同,皇帝依舊在提出更多越來越新的東西,他要改變大明的意志不可動搖。
太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