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7章、新法富國是假,抄家富國是真?,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貪瀆是有的,但這治河之事,誰又能有妙法?”

“難歸難,總要議的。待陛下回來,難道我等仍舊手足無措?”

考驗大明重臣們視野、格局、才能的課題到了。

這是大明的頂級難題,如果誰能解決這個問題,那是真的萬家生佛。

然而真要治理這黃淮水患,首先不說那總投入將是數千萬兩銀子和不計其數工役的規模,也不說那必將持續數以十年的時間,方法呢?

需要專業人士。

“章拯不行,問過他了。”李鐩搖了搖頭,“我思索這難題已有數年,同樣束手無策,唯有縫縫補補而已。龔弘……只怕也拿不出辦法。”

蔣冕吐槽:“那你還說最簡單?”

李鐩卻看了看藏鳳和馬澄:“那要不,先議新法後漕運之事?”

藏鳳和馬澄眼皮抖了抖。

漕運之事看上去很簡單,但牽涉到的是最詭秘莫測的人心和利益。

相比起來,確實是只用面對天地之力的這黃淮水患簡單一點——前提是找到了可行的方法。

“……伯安於格物之道精研最深,若他在此,或能有高論。”

崔元聽蔣冕這麼說,搖了搖頭說道:“坐在這裡也不是辦法。此事,終須博採眾長、問計四方。皇明大學院中,諸多供奉本就延請自民間。蔣閣臺,廣佈懸賞吧。重賞之下,或得良策,何況陛下有心根治黃淮水患,此乃千秋功業、無上善政。”

蔣冕點了點頭:“那就先在這淮安佈告天下,另外發揭帖至四方。”

朱厚熜南下視災,視的既包括旱災,也有黃淮水災。

現在他去的地方雖然原來屬於淮安,但現在已經被劃歸鳳陽府管轄,而鳳陽知府則隨駕去了。

挨著洪澤湖和壞水,鳳陽府的災情卻頗為嚴重。

朱厚熜不由得想起後來流傳頗廣的那《鳳陽花鼓》:道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是明末才開始流傳的,而此時,鳳陽府所享受的待遇卻是不同的。

作為龍興之地,鳳陽府百姓的賦役是永久免除的。

不僅如此,當初還大興土木打造中都、遷徙江南富戶填充飽經戰火的鳳陽府人口。

但現在,鳳陽沒作為中都,級別仍舊只是一府。

雖然可免賦役,但為什麼仍舊災患頻頻呢?

朱厚熜的御駕行進於捍淮堰上。

“已經叫高家堰了?”他問了一句。

陪在一旁的鳳陽知府立刻回答道:“昔年平江伯陳瑄奉太宗之命理漕治河,開清江浦二十里河渠,導洪澤湖水入淮,建四閘,加固捍淮堰,民間已多稱高家堰,規模遠勝昔年捍淮堰了。”

陳瑄是大明這條運河的實際開創者,理漕治河三十年。

先是主管海運,朱棣決定放棄海運重視漕運之後,他又負責漕糧運京。

現在朱厚熜卻說道:“如今淮揚,遠遜於唐宋時之繁華,是吧?”

“陛下所言甚是。淮揚之繁華,確實以唐為最,宋時次之。只是黃河奪淮入海後,淮揚一則離海越來越遠,二來則因黃淮水患,竟讓山東臨清後來居上。為保漕運,不僅淮揚,鳳陽府百姓實則得運河之便遠不及受黃淮水患之害。”

朱厚熜安慰了他一句:“你放心,只要賑災得力便是功。黃淮一帶的難處,朕清楚。”

在他身後,淮安城內已經廣貼告示。

陛下有心根治黃淮水患,問計天下。

這個訊息傳出去,許多士紳的第一反應是愕然。

平叛、賑災、治水,哪一樣不是要花大錢的?

陛下要行新法,不就是為了富國攢錢嗎?哪裡這麼多錢花?

而後他們紛紛想起今天剛陛見過就被以謀逆之名治罪的四府知府,而後就驚懼異常:難道新法富國是假,抄家富國是真?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