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章、獻捷太廟,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提到了交趾莫氏篡位之變,梁家船隊正受皇明記海貿行所僱,在交趾多方打探。
這讓嚴嵩更開心:如今的梁家,很值得深交。將來的梁家,會很有作用。
這些都按下不說,現在嚴嵩也惦記著宣大的戰事。
他盼望皇帝大勝而歸、獻捷太廟。如果有前所未有的大捷,他這個禮部尚書,必能將這獻捷大禮辦得漂漂亮亮,在史書上流芳百世。
他嚴嵩的一切,都需要依賴皇帝將他的位置穩穩地坐下去,推行一個又一個新的想法。
嚴嵩最大的本事,就是懂皇帝的心思、肯改變、也能夠快速地改變!
比如現在,王守仁安排送入京的密報,禮部與戶部都要先好好研究,隨後再先到國策會議上商議一番,等陛下回來定奪。
對朵顏三衛的貿易之策、在遼東開市嘗試再次招撫已經成為蒙古左翼三萬戶之一兀良哈萬戶的朵顏三衛,這些都能讓嚴嵩發揮本領。
如果遼東開市,那麼貨物從遼東往返,自然離不開已經與嚴嵩關係匪淺的海運局。
怎麼開市,他也有許多經驗。
但嚴嵩並不著急,他暫時不清楚皇帝明確的態度。
王守仁當機立斷營造了合圍阿拉克汗之機,對他與朵顏三衛商議好的大方向,陛下是不會駁回的。
但細節呢?
京城官民抱著不同的想法,都對邊鎮的戰事結果翹首以盼。有的盼著皇帝快回來,有的盼著皇帝去草原留學。
從京城西北的方向,數騎向京城飛奔。
然後,他們分了方向,有的往城東,有的往城南。區區數騎,倒像是要包圍京城一般的架勢。
好在大家都認得出來,他們是大明兵卒。
馬蹄聲經過每一處,他們隨後炸開鍋的聲音比不上馬蹄那麼迅速。
每個城門都衝入了一騎,一路張揚,京城官民終於聽到了兩天前發生在宣府赤城縣的事。
“宣府大捷!陛下御駕赤城縣三岔口堡,王師於赤城縣鎮安堡外陣斬北元大汗,殲敵無數!大明萬勝!”
這次不像之前的大捷,它總是先引來一陣寂靜,隨後就是難以置信的喧鬧和議論。
但這種訊息,總不敢做假吧?
“陣斬北元大汗……完了完了,韃子必定死命復仇……”
“復你媽!慫貨!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馬蹄聲一路飛馳向承天門,五府六部諸衙的官吏不由得都出了衙門,在那街上呆呆地看著神采飛揚的報捷兵卒,聽著他嘴裡說出來的話,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什麼問題。
最不想懷疑也最不需要懷疑的,是禁衛軍。
“大明萬勝!陛下萬歲!”
聲音震耳欲聾,在紫禁城前朝當值的官員們都跑了出來。
顧仕隆從武英殿到了奉天殿外的門口,費宏等人從正在開會的文樓裡下來了,孫交跌跌撞撞地從國策殿趕到了奉天殿前的內金水橋畔。
報捷兵翻身下馬,高舉捷報揚了揚,大聲喊著:“宣府大捷!陛下御駕赤城縣三岔口堡,王師於赤城縣鎮安堡外陣斬北元大汗,殲敵無數!大明萬勝!”
三人都一陣恍惚:當真是如此大捷?
誰人立此不世功勳?是王守仁,還是楊一清,又或者李全禮?
直到有資格看到詳細軍情的人看到了具體經過,他們才一個個都沉默了下來。
“……好個俺答。”顧仕隆嘆了一口氣。
費宏憂心忡忡地看著顧仕隆:“靖國公,依你之見,邊鎮可得數年安寧否?”
顧仕隆搖著頭:“我不知道。這一戰後,北元自是必定亂起來。然則這種亂,是要在諸部之間亂,還是要亂我大明,這可說不準。不論如何,他們要重新穩下來,則必定要在大明身上謀一場大勝。”
孫交凝重地說道:“俺答已經一戰立穩根基。眼下情勢,我倒以為北元不會有大亂,俺答則必將連年寇邊,以圖威望日隆,漸奪汗位。”
“主幼臣壯……”費宏頭大地說道,“本是挫小王子銳氣,讓其記恨俺答之局……”
“不可這樣說!”孫交倚老倚尊瞪了費宏一眼,“此等大捷,可遇不可求!邊鎮本就虜患不絕,如今陛下御駕親征一戰大勝,邊鎮要革弊練兵,又有誰人再敢養寇自重?邊打,邊改!”
費宏不說話了,只是最後看了一遍戰報:“可惜了……”
嚴嵩知道他可惜的是什麼,但嚴嵩現在心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