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十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1章、浪潮奔湧,天恩浩蕩,靖明,冬三十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的還有一件事。
“嚴惟中當真是這樣說的?”
在一戶人家的正堂裡,從門口到這正堂,掛著不知多少匾額、書畫。若是細細看去,無不出自書畫名家、一時重臣手筆。
正堂當中主客,也個個都穿得體面,鬚髮一絲不苟。
問話的是其中一人,主人家凝重地說道:“一字不差!若非事關重大,國策殿中事,那幾位大人自然不敢漏洩。楊公驟然離世,這一場辯議才沒進行下去。但嚴惟中何許人也?他是陛下一手拔擢的人!”
“依我看,話沒說絕。”另一人沉吟道,“陛下畢竟沒有親至。”
“話還沒說絕?江南什麼時候不是大明的江南了?”說話的人語帶恐懼,“嚴惟中此人最擅揣摩上意!去年蘇州府事不了了之,但如今都三月多了,諸省糧賦早已起運,督糧御史還沒走!張孚敬以治理黃淮為由請設淮揚布政使司,那巡水御史又先派了下來,再清整黃淮一帶水利。這次只有南直隸有巡水御史,還掛著右僉都御史的銜!”
巡水御史是幹什麼的?上一次,是清查各地宗室、權貴、官紳富戶為了自家田地而改水、搶水,把一些地方灌溉水利工程都梳理了一遍。
而這一次,那可是蘇州府的河堤、海堤出了問題,這才又派了下來。
說是為治理黃淮水患做準備,但更有可能是跑到長江以南!要不然,何須掛著右僉都御史的銜?那可是正四品了!
上次的巡水御史,只是正六品。
正四品再加上欽命,萬一這傢伙效仿當年去廣東的張孚敬呢?
“那幾位大人究竟是怎麼說?”
“怎麼說?如今楊公離世,這總參位置總要人坐!現在這時節,那幾位大人只怕心不在此。”
“那這事豈不是能拖下去?南京的諸位大人呢?怎麼說?”
“拖?張孚敬想辦的事,容易拖嗎?南京的諸位,恐怕也想著有沒有機會補一個參策的位置。眼下諸參策中,像嚴惟中這樣的才更多。為了這個機會,焉知有沒有人願意賣一賣南直隸?只要位列參策了,將來沒了南京六部,又與他何干?”
這話說得誅心,此刻他們也都憂愁了起來,不方便臧否南京六部有機會的人——那些人,畢竟也是正二品大員。
當此時,主人家的管家急匆匆傳來了一封信。那主人看完之後目瞪口呆,其他客人連忙問了起來。
“……京裡傳來訊息,楊公諡忠獻,皇長子攜靈璧伯、御書房伴讀學士楊博送至雲南安葬。”
廳堂中諸人聞言鴉雀無聲。
實歲不滿九的皇長子,千里迢迢代陛下送葬忠臣,去的還是雲南這等兇險之地,這是何等恩榮?
就連他們這些有功名卻沒去做官的人,也不免為之動容。
許久之後,那主人才澀聲道:“只怕家兄聽聞之後,也會來信再訓誡於我,莫要再心存僥倖,為了一些賦稅小錢終日奔走……”
其他人都眼神恍惚,並沒有接話。
是賦稅小錢嗎?代代大族,身份體面,迎來送往,子弟養育,僕役負擔,那都離不了田裡收的糧、店裡賺的銀子。
已經比以前差多了,還要讓到什麼程度?
可是楊一清離世獲得的待遇,實在太恐怖了。天下文武百官從知道這個訊息的那一刻起,都將眼巴巴地看著皇帝。
哪怕終嘉靖一朝也只有寥寥數人可以得到這種恩榮,那也是莫大的激勵和刺激。
一句話:忠於陛下,生前權位、身後恩名,那都不是事。
梁儲這等因罪奪官為民的人,都有文忠之諡!
國策會議上那幾位還想依靠為江南出出力、更進一步的大人,會怎麼想?要是一不小心表錯了態,還能指望這些嗎?
偏偏皇帝現在並沒有表明態度。
只有張孚敬提出這個建議,只有嚴嵩說江南不是南直隸的江南。
他們還並不知道,此時此刻紫禁城裡,那次中斷的國策會議繼續召開了。
這一次,朱厚熜參加了。
因為不再議淮揚布政使司的事,所以他其實還是沒表態。
他來,是傳達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將怎麼安排。
“夏言任軍務會議總參謀,唐順之任三邊總督。有伯安在宣大,宣府、大同仍如舊例,各選任巡撫一員。”
這國策會議上其餘的參策無不心頭震動。
唐順之何德何能升得這麼快?
朱厚熜又道:“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