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部分,唐朝好舅子,淋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東西就是一隻蟲子,說的最簡單一點這就是一隻大蛐蛐。這東西挺好玩的,抓一隻裝在小竹籠內然後餵它吃蔥葉子,這傢伙能讓辣的叫一夜。”

柳木用力的拍著黑板。

沒有柳木的講解,一直到宋末都認定了蝗蟲是魚卵化成,然後飛入海化成魚。

“鬥蛐蛐,有玩過沒,這東西可有意思了。”

在場的多半都搖搖頭,倒是馬周表示自己見過,確實有以鬥蛐蛐為賭的。

“蝗災!”

聽柳木提到蝗災一詞,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事實上,我管轄的四縣也有蝗災,極輕度蝗災。我已經安排人去清除,派出一萬隻雞,橫掃蝗蟲。”

李世民打斷了柳木:“說重點。”

“蝗蟲的生活習性,喜歡吃幹一些的植物,喜歡乾的地方。這樣來解釋緊,乾旱佳作讓水位下降,井水變深,土裡的水份變少,然後蝗蟲喜歡這樣的地方,最多的可每尺見方有五百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每尺就會有數萬只蝗蟲卵。”

“這東西是群居,生的多,而且什麼都吃,又會飛,而且蝗蟲卵藏在地下甚至可能數年才變成蟲子。蝗災就是因為,一塊地方讓它們吃空了,然後換一塊地方繼續吃。”

“史冊有過記載,以秦漢兩代論,平均九年一次。但前隋卻是五年一次,武德年間才十年,大唐就發生過大大小小的蝗災十一次。為什麼?”

“為什麼?”原本是隻是來聽熱鬧的李淵開口問道。

蝗災會被記載為皇帝失德等等,李淵聽到自己當皇帝十年,而且還有一年半處於不管朝政的時期,卻有十一次大蝗災。

“父皇,您聽說過嶺南歷史上發生過蝗災嗎?”

“沒有。”李淵回答之後看著重臣,重臣們紛紛表示沒有聽過類似的記載。

柳木卻是知道,後世在廣東一帶人工瘋狂的養殖蝗蟲,然後大量的出口。

這些卻是無關了。

“父皇,聖人,各位前輩。綠地覆蓋率低於五成的地方,蝗蟲才能存活,山清水秀植物密度高的地方,根本就不可能有蝗蟲大量存活,些許幾隻還不夠鳥兒吃呢。”

緊接著,柳木用三個字,震驚太極殿。

只聽柳木問道:“父皇,皇兄。你們聽說過……黃河清嗎?”

整個太極殿上至太上皇李淵,大唐皇帝李世民,下至尋常的小太監,所有人如被雷擊一般呆滯在當場。

第0590節 千年難見黃河清

柳木開口繼續說道:

“千年難見黃河清。武帝揚漢之天威於域外,卻難治黃河。漢書有記載,漢之武帝將心愛的白馬和玉佩投入河中,祈求河神保佑,卻依然無為。連續二十年,年年黃河大災,生靈塗炭。”

不愧是當朝左僕射,蕭講了無論關於黃河的記載,這腦袋絕對就是一部電腦級的。

柳木又問道:“蕭老,您可否聽說過海晏河清一詞。”

蕭搖了搖頭,但這個詞他能夠理解。

柳木再問:“蕭老,您可聽說過,自古相傳,聖人出、黃河清!”

“傳自帝禹,自古相傳第一次黃河清,就在那時。”蕭還特別給柳木講了許多典故。

“燒荒,是很愚蠢的一件事。興修水利,保護森林,河道兩旁的一切樹林都要保護,禁止隨意開挖水渠,禁止無休止,沒有規劃的興建水力磨坊。十年,可增加良田百萬頃,可見……黃河清!”

柳木這個信心不是憑空掉下來了。

黃河開始變黃就是因為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界處,那裡連年兵災不斷,有樹也會被砍了去作軍用。

而且現在就是地球第四次溫暖期,長安的氣候可比後世的長江以南,而且降水量足夠。

只要保持水土,十年就可以見到黃河清。

說保持水土,保護環境李世民怕是不會太在意,但一句黃河清,這可是要了李世民的命,在他身為皇帝的期待,別說是保持黃河清,就算是有那麼幾天是清的,他的帝皇生涯也可以記上濃重的一筆。

若是黃河真的變清了,那怕是相對變清,李世民也可以說貞觀朝是千古盛世。

“兵部。”李世民開口了。

卻是沒叫工部,也沒有叫戶部,而是叫了兵部。

杜如晦出例。

李世民吩咐道:“三年,朕要滅了頡利。北方無戰事,黃河可以休養生息,莫說是十年,朕此生若能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薄情總裁:今夜別想逃

諾離

都市之最強異能者

骨頭先生

總裁,我已婚

尋找山吹

不做玫瑰[娛樂圈]

眠於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