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本意,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在孫權召叢集臣,商議怎麼偷襲袁熙劉備的時候,張張昭卻是在長江北岸的皖口和晉國談判。
先前張昭受命出使,代表吳國來和晉國商談停戰事宜,表面上的原因,是吳國因為和劉備軍作戰不利,不想再和晉國為敵,所以派遣張昭,想辦法在劉備袁熙聯手的局面中撬開一絲縫隙。
當然了,其中真正的原因只有孫權知道,他連出使的張昭也沒有全部交底,不過以張昭的才智,多少能猜出來一點。
不過張昭既來之,則安之,他因為和孫權政見不合,所、、這兩年頗不受待見,張昭也是個脾氣死硬的,所以他倒也安之若素,只不過談判的物件,卻讓他有些預料不到。
他端起手中的茶碗,遙遙向對面的魯肅相敬,“子敬因禍得福,如今在晉國身居高位,以後說不定昭還要子敬提攜呢。”
魯肅聞言苦笑道:“子布就不要取笑我了。”
“這難道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嗎?”
張昭卻是正色道:“我並不是取笑子敬。”
“相比較晉王,我覺得大王才是有些看不清形勢。”
魯肅趕緊掃了一眼,發現張昭的隨從都離得很遠,但還是急道:“子布說話還是這麼不看場合!”
“要是這話傳到大王吳王耳朵裡面,你可如何自處?”
張昭喝了口茶,悠悠道:“言語並不能改變戰場上的局勢。”
“還是子敬以為,若我這邊提出更好的條件,晉王和漢南王就能決裂了?”
魯肅苦笑,“站在吳王立場上,子布可不該說這句話啊。”
“話說真是奇妙,當初我和子布對於是否投曹之事相爭,結果最後子布贏了,我卻是被晉國羈押,機緣巧合之下,咱們兩人卻坐到了對立面。”
“如今子布的想法,是否有所改變了呢?”
張昭泰然自若道:“自然是變了。”
“我來之前,曾勸大王徹底倒向晉王。”
魯肅一驚,隨即苦笑:“這還真像子布的風格啊。”
“但我這就想不通了,當初子布勸吳國投靠曹操,其最有力的理由,就是曹操乃是名義上扶助漢室,透過天子號令諸侯,有大義名分。”
“如今子布卻是認為吳王要背離曹操,其理由何在?”
張昭出聲道:“理由很簡單,一是曹操稱王后,已經失去了這個資格。”
“其挾制天子稱王,一切禮制皆離天子只差半步,天下人都看出其野心,自然是沒有了正當理由。”
“二是曹操現在敗於晉王,幾乎失去了奪取天下的可能,以吳國的實力,若是還要和魏國繫結在一起,遲早會落得一個覆滅的下場。”
“我在臨行之前,就已經向大王說了這些理由,但大王不置可否,顯然是不贊同我的看法。”
魯肅疑惑道:“為什麼?”
“為什麼不可能是吳王贊同子布看法,所以才派子布出使和談?”
張昭搖頭道:“不,大王是個頗有骨氣之人,他豈會那麼心甘情願屈居人下。”
魯肅苦笑道:“子布知不知道,光憑這幾句話,就能讓我猜到不少東西?”
“我如今立場在晉國這邊,要是被有心人傳了回去,子布怕是不好過了啊。”
張昭淡淡道:“無所謂。”
“子敬應該知道,我是個投降派。”
“我從來沒有否認過這一點。”
魯肅搖頭道:“子布何必妄自菲薄,你若是這種人,當初也不會投到吳王麾下,直接去投曹操不好嗎?”
張昭失笑道:“子敬就沒有想過,也許我早就暗地投靠了曹操,如今說是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覆滅吳國?”
魯肅搖頭道:“我還不傻,要是子布投靠曹操,現在要做的便是挑動晉吳大戰,讓魏國坐收漁利才對。”
張昭大笑起來,“子敬果然是智謀之士,要是子敬不離開大王,哪有諸葛瑾陸績他們的事情!”
“沒錯,我有自己的立場,不是站在晉國那邊,也不是完全站在大王這邊。”
“我的立場,就是不想讓天下人遭受無謂的兵災了。”
“如今鮮卑入關,若還是四國大戰,只會白白便宜了外族。”
“尤其是若晉國敗了,幽州冀州便會被鮮卑侵佔,漢室天下,將會變得更加不堪。”
“到時候生靈塗炭,赤地千里,所有開戰的勢力,都難辭其咎。”
魯肅眼睛微微睜大,“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