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本意,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布竟然是扶漢的?”
“這這”他這才想通了這些年來,張昭種種行動的邏輯所在,也只有找個理由,能夠解釋張昭為何如此作為。
魯肅結結巴巴道:“那子敬當初投靠江東”
張昭笑道:“子敬終於是想明白了。”
“沒錯,彼時中原動亂,我來江東逃難,是因為彼時最有可能扶漢的,江東為最。”
“曹操彼時依附袁紹,而袁紹暗地想要擁立劉虞為帝,顯然兩人都是漢室反賊。”
“劉備就更不用說了,其先依附陶謙,那是袁術陣營裡的鐵桿,又後劉備又依附袁紹,怎麼看也也不像是個匡扶漢室的。”
,!
“我卻沒有想到之後他受了衣帶詔,又數次攻打許都,想要解救天子,其言行合一,殊為不易,是我看走眼了。”
“彼時我看天下諸公碌碌,要麼是野心勃勃的反賊類,要麼是安居一隅,毫無大志之流,竟無一二可以相信者,”
“彼時我思慮再三,卻想到當初孫侯孫文臺雖依附袁術,卻是關東聯軍中唯二敢於攻打董卓,掃除漢室宗廟,飼以太牢者,可以說是當時天下為數不多扶漢的中流砥柱。”
“雖然其後有所背離初心,但已經是當時天下漢臣中的佼佼者了。”
“所以當然我避難過江時,也曾考慮過長江以南,荊州益州江東三地如何選擇,最後選了江東,便是有孫侯在。”
“但不想孫侯攻打劉表時身歿,便投靠了其子孫伯符,便是賭他能成為第二個孫文臺。”
“即使其有自立之心,我也會竭力勸服於他。”
“但之後的事情,卻是我始料未及,孫伯符雖然待我甚厚,卻同樣英年早逝,讓我一腔志向,都付諸流水。”
“江東這地方彷彿是被詛咒了,於是我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大王身上,卻沒成想大王的野心,卻遠大於其父兄。”
“當初我勸大王投靠曹操,便是曹操有大義名分,江東所作所為,本身就是叛逆所為,被天下人所詬病。”
“我真正的想法,是曹操和江東聯手,先將袁氏這最大最明顯的反賊消滅,再想辦法調和孫曹兩家關係,讓其共同扶助天子,再興漢室。”
“卻沒有想到世事難以預料,反倒是曹操先忍不住自立,晉王漢南王反而是得了天子密詔,而大王卻是一意孤行,堅持要依附曹操和兩人為敵。”
“那個時候,我當初的打算,便已經宣告完全失敗了。”
魯肅聽完之後,臉上的驚訝之色遲遲沒有退去,嘆道:“我今日方才明白子布的想法!”
“子布這些年來,心裡應該很煎熬吧。”
張昭淡淡道:“所以這次我主動請求出使,便是為了提醒晉國,畢竟在我看來,四國內鬥歸內鬥,但外敵當前,幾十萬胡人入關,如果這時候還扯晉國後腿,可就是違背了大漢立朝之本了。”
魯肅看了看四周,“子敬的意思,我算是完全明白了,子敬有如此大志,和我想像的徐州士族不太一樣呢。”
張昭淡淡道:“我知道子敬想說什麼,先前晉王殺徐州士族的事情,我也有所耳聞。”
“但在我看來,只能說殺得好,徐州這地方商業發達,本就有很多見利忘義,狼心狗肺之徒,我也有明哲保身之舉,並不比他們高明多少。”
“但我不比他們強多少,但我還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大義所在,如今晉國若是擋不住關外胡人,不僅中原生靈塗炭,徐州也會被波及,所以我必須要過來提醒子敬。”
如果袁熙在場,當會驚訝張昭眼光之準,後世晉國便是沒有擋住關外胡人,導致丟失了半壁江山,被迫衣冠南渡,天下崩頹,百姓如草芥,漢人幾乎滅族。
張昭最後道:“當然,我什麼都沒有說,如何想是子敬的事情,這也不算背叛大王。”
魯肅苦笑道:“我明白子布的想法了。”
“世間淺薄之人,都覺得子布是自私自利,只知自保之人,甚至我當初都有這種想法,如今想來,真是太過可笑了。”
“在此肅替大王謝過子布了。”
他試探道:“子布回去後,必然會受吳王猜忌,且我聽說之前聽說子布和吳王之間多有齟齬,不若就此留下”
張昭搖頭道:“不了,昭做事求個始終,雖然我和大王政見不合,但斷不會背叛於他。”
“世人皆謂我首鼠兩端,但我就是我,吳國那邊,還有我應該做的事情。”
“子敬,就此告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