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二章 千古難題,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光榮小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也誕生了北宋時一句有名的話。
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這裡面計程車大夫,便包括了廟堂之上的重臣大員,以及各層各級的官僚,最後乃至鄉間的地主士紳。
皇帝並不直接面對百姓,而是面對士大夫,再透過士大夫治理百姓,從而治理天下。
這種方式充斥著無奈,是封建社會的侷限性造成的,也有不少皇帝嘗試改變,最後發現即使是皇帝的的力量,也無法徹底解決。
這套東西形成定式後,最基層的鄉里村間,變成了最上面無法觸及的地方,雖有亭長伍長,但這種數年輪替的官員,怎麼比得上百年家族勢力深厚?
所以另外一種角度來說,在華夏大一統的外表下,很多地方可謂是地主豪族控制的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雖然明面尊奉的是朝廷律例,但也僅此而已了。
這種積重難返的陳苛,在皇朝興盛時倒還能維持作用,但在皇朝積弱的時候,變成了極為不安定的因素,尤其是朝代末期,皇權衰敗的時候,對於下層的平民百姓來說,決定他們生死的不是皇帝,而是同一個村裡的鄉紳豪族。
問題回到了當初,文景之治為什麼國庫會那麼充盈?
答案是,當時因為土地加速兼併,地主鄉紳和貴族成了惠民政策的受益者,自然在上繳利稅方面肯定非常的積極,不僅不會拖欠,甚至會想法設法多交,讓朝廷延續這種政策,為此他們會變本加厲剝削農民百姓,收取更高的租稅,來支援朝廷。
這便是文景之治,也是很多朝代國庫充盈,下面卻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被迫造反的的真相。
而之後被飽受詬病的漢武帝劉徹,反而是趁著對外用兵的機會,大改之前的國策,逐步分化貴族和豪紳的權利和土地,用中央集權將土地重新流轉到了百姓的手中。
也因為如此,劉徹被出身地主階級的史官抹黑了不少。
在袁熙心中,漢朝只有兩個皇帝讓他佩服。
一是劉邦,二是劉徹,這兩人起碼知道百姓要什麼,其他人都差太遠了。
他將這些觀點寫下來,拿給沮授郭嘉等人看時,眾人無不目瞪口呆。
雖然他們都是博學之事,對於漢代的歷史和記載都很熟悉,但還從來沒有人這麼赤裸裸地將這層溫情脈脈的外皮撕得如此乾淨,露出裡面血淋淋的骨肉來。
相較於渾不在乎的郭嘉,沮授澀聲道:“使君明公要做什麼?”
這是沮授第一次從心裡佩服袁熙的見識,也是重新開始認識袁熙這個人,他自然知道,袁熙不會無緣無故寫這種東西,自然是準備做些什麼事情!
袁熙微笑道:“還是先生明白。”
“幽州不像中原,沒有那麼多地主豪族,而且隨著外族南下,很多大族也會逃去中原。”
“這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我想嘗試著做些東西,看看能不能稍微改變這個天下,走出一條新的道路來。”
相比於受限於時代的郭嘉沮授等人,站在前人肩膀上的袁熙,明白這樣的土地政策走下去,最後都會進入一條死衚衕。
不僅是漢代,唐宋元明的衰落,都和土地政策出現問題有關,而且這幾千年來,無數比袁熙更加出類拔萃的聰明人的徒勞努力,宣告了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對此現象,後世有評論,“單幹勢必引起兩極分化,兩年都不要,一年多就處出現階級分化,其中有些人還是貪汙多佔,討小老婆,放高利貸買地,另一方面是貧困農民破產,這恰恰是我們的社會基礎,我們的依靠。”
“包產到戶,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一些糧食,時間長了,便會兩極分化,資產階級就會重新起來,剝削勞動人民。”
歷史的迴圈,便是如此,這是無可壓抑的人性,本來想要所有人都吃上飯,就是一個壓抑人性本能之惡的艱苦卓絕的偉大事業。
袁熙知道自己不能脫離於時代的生產力侷限,去做出一些高高在上,飄在雲端的不切實際的行為,他想要做的,便是給天下看到,起碼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
沮授固然驚歎於袁熙的想法,但他還是很快提出了反對意見。
“明公的想法,便是直接控制鄉亭,但沒有當地大族的支援,怕是寸步難行啊。”
“畢竟大部分土地都在他們手上,相比十有七八的冀州,幽州也佔到了十之五六啊。”
“既要他們的土地,又要他們為幽州出力,老夫實在想不出什麼方法,防止他們吃裡扒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