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9章,大地產商,更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79章
第二天一早,錢達又專程開車過來,帶著陳立去看他昨天選擇那棟院子。
那棟院子位於淮海路公園的東翼,與浦江分公司所在的浦峰大廈相距不足五百米,距離陳立此時居住的廟店街弄堂,穿街過巷步行也就十分鐘的樣子,原為舊時代的租界區,左右都是民國甚至清末留下來的公館、別墅建築,環境十分的幽靜,高大的梧桐樹矗在道路的兩側,除了一家臨時的咖啡館外,街道沒有其他店鋪,然而往外走三四百米,差不多接近浦峰大廈,就進入淮海路商圈,又陡然熱鬧起來,可以說是浦江市中心動靜結合最佳的居處。
這麼一棟院子,出價三千萬,在普通人眼裡覺得不可思議,陳立與錢達卻都覺得價廉物美了,更何況這棟房子還附帶一座三畝面積的院子。
雖然陳立拿下這棟院子,不可能大規模的私加改造,但想想這一地段每畝動輒兩三千萬的地價,就知道三畝大小的院子,絕對物超所值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院子裡的主樓,在八十年代初國內對歷史建設保護還不夠嚴厲的時候拆除了,新建了一棟歐式、更趨近現代風格的新樓,面積也不大,加上地下室、地下車庫也就五百平方米,失去特有的歷史韻味,這也是這棟院子賣不出高價的一個原因。
不過也因為如此,新樓內部的設施更現代化,前主人前後兩次裝修,最近的一次裝修距離現在不過四年,也就意味著陳立住進去,不需要做大的改造;也因為新樓不屬於歷史保護建築,結構強度又足夠好,陳立真要對房子做些什麼改動,也不需要進行市文物保護部門的審批。
外部主要還是包裹石材,儘可能保持跟附近公館、老別墅的風格一致,內部裝修是美式風格,是陳立所喜歡的淺色系——過於華麗的主燈是陳立所不喜歡的,需要撤換掉,樓下書房以及樓下主臥室面對內部園林的窗戶不夠開闊,陳海希望全改造成整幅落地窗,這樣就能將整棟院子最有價值的園林景色直接引入室內。
扣除佔地有四百平方米、有噴水魚池、花圃、紫藤花架、休閒廊庭的入戶前院,後院面積足有一千六百平方米,而且就是粗暴的種植各種各樣的名貴樹木,正月還沒有過去,有些樹木蔥蔥郁郁,有些樹木葉條蕭條、但樹形極美,院子的縱深也足夠,站在防腐木搭建的陽臺上,都看不到院牆的痕跡,彷彿真處於原始密林之中。
除了一隻秋木架、一條碎石拼鋪的小路外,後院沒有其他多餘的設施,刻意保持原始風格,雜草不是多繁茂、還有小片青苔。
也恰是如此,主臥室以及樓下的主書房,更要改造成整面牆的落地窗,才能將這座園林的價值體現出來……
改造的幅度不大,但加上零零碎碎的整修、翻新,以及音像室的設施需要更新,加裝安防監測設施,最快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陳立也不急著住進去,也不讓錢達為這件事分神,找一家品質足夠好的裝修公司,將工作發包過去就行了——廟店街弄堂的院子小歸小,但那麼有味道的弄堂,對喜歡建築的人來說,住進去也是足夠寫意的。
陳立差不多拖到半個月後,才正式走進浦峰大廈,那裡以後才是他以後在浦江真正的老巢——分公司這邊除了副總裁黃為民、財務總監黃慧都是隨高豐銘、錢達從商都調過來,其他員工都是在浦江招聘的,走進浦峰大廈,陳立還是能看到分公司高層跟當地招聘的員工,存在明顯的疏離感。
這幾乎是任何一家企業進駐浦江、北京等超大型城市所面臨的一個困境。
對於當地應聘的員工而言,會認為新潮銳僅僅是內地崛起的土豪公司,渾身散發著銅臭味,甚至哪怕是外地在浦江務工的外地員工,在浦江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都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他們在心理上更崇重世界五百強公司,也視那裡為他們職業上的最終追求,而將新潮銳這樣的內地企業視為跳板。
高豐銘與嚴奇偉下午從商都趕到浦江,拉上錢達以及分公司副總裁黃為民、財務總監黃慧,一起在專為陳立預留的超豪華辦公室裡談事情,能將浦江市中心最大面積的綠化帶淮海路公園盡收眼底,夕陽光照射進來,風景也是無限美好。
建築面積達三萬平方米的浦峰大廈,在上市公司資產審計裡,估價是三個億,但這是零二年時的估價,當時浦江主城區的房屋均價還沒有突破八千,現在隨著市中區優質地段的緊缺,內環以內幾乎沒有新房、新寫字樓出售,內環以內的二手房屋價格節節攀升,這棟看上去其貌不揚,但地位極佳的寫字樓,估值翻一倍都是少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