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部分,歷史學家,津夏,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斯托伊切夫說。‘那麼您是為什麼到保加利亞來呢?’“‘說來話長,’我說。‘羅西小姐和我想研究研究奧斯曼帝國征服伊斯坦布林之後,保加利亞和伊斯坦布林的東正教團體的聯絡。雖然這偏離了我論文的研究範圍,不過我們一直在寫有關的文章。實際上,我在布達佩斯大學剛作了一個報告,是關於——土耳其統治下羅馬尼亞的地區史。’我馬上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也許拉諾夫不知道我們去過布達佩斯,還有伊斯坦布林。不過,海倫神色平靜,對此我心領神會。‘我們期望在保加利亞這裡完成我們的研究。我們覺得您或許能幫助我們’。
“‘當然,’斯托伊切夫耐心地說。‘也許你們能確切地告訴我,關於我們國家中世紀的修道院史和朝聖路線,你們對修道院感興趣,我很高興,因為那是我們保加利亞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的源泉之一。’他重新疊放雙手,似乎想知道我們對這些情況有多熟悉。
“‘是的’,我說。這不管用。我們也得當著拉諾夫的面談一點我們搜尋的情況。要是我們叫他離開,他立刻會懷疑我們此行的目的。‘我們相信,在十五世紀伊斯坦布林的東正教團體和保加利亞的修道院之間存在著某些值得注意的聯絡。’
“‘是的,當然是這樣,’斯托伊切夫說。‘尤其是征服者穆罕默德將保加利亞教會歸屬到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之下。當然,在那之前,我們的教會是獨立的,我們自己的大主教是維裡柯·特諾夫。’”對這人的博學和靈敏的耳朵,我頓生感激之情。
“‘的確如此,’我說。‘我們特別感興趣——我們發現了一封信——就是說,我們最近在伊斯坦布林待過,我們發現了一封和保加利亞有關的信——一隊僧侶從君士坦丁堡去到保加利亞的一座修道院。我們其中的一篇文章就是想追尋他們在保加利亞的蹤跡。也許他們去朝聖——我們不太肯定。’”‘我懂了,’斯托伊切夫說。‘信上標有日期嗎?能不能告訴我一點信的內容或者寫信人是誰?’“‘當然,’我說。‘實際上,我們這裡有一份複製品。信的原文是斯拉夫語,是伊斯坦布林的一個僧人為我們翻譯過來的。原件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國家檔案館裡。也許您想看看這封信。’”斯托伊切夫接過信,我看見他的目光掠過開頭幾行字。‘有意思,’他說。‘親愛的,’他轉向他的外甥女,說道。‘你能不能給我們拿拉基亞白蘭地和一點午餐來?’他分外有禮地朝拉諾夫點點頭。
“埃蓮娜馬上笑著站起來。‘當然啦,舅舅,’她用優美的英語說道。我想,這屋子裡讓人驚訝的東西可是沒完沒了。‘不過希望有人能幫我一把,端上樓來。’她那雙清澈的眼睛最不易察覺地瞟了拉諾夫一眼。他站起來,理了理頭髮。
“‘很高興能幫助這位年輕女士,’他說著,兩人一塊兒下了樓。拉諾夫的腳步聲在樓梯上咚咚作響,埃蓮娜用保加利亞語在和他聊。
“門一關上,斯托伊切夫立刻傾身向前,貪婪而專注地看信。看完後,他抬頭看我們,面容一下蒼老了十年,但神情緊張。‘非同尋常啊,’他低聲說道。‘這封信讓我大吃一驚。’”‘是嗎——怎麼樣?’我急切地問道。‘您知不知道它大概是什麼意思呢?’“‘知道一點,’斯托伊切夫大睜雙眼,緊盯著我。‘您看,’他又說了一句。‘我也有一封奇里爾修士的信。’
第五十六章
我和巴利沿著寬闊的鄉村大道去勒班,這條線路我熟悉,勒班的那家旅館我也記得很清楚,我渴望見到父親,也許我們很快就可以看見他,想到這裡,我就激動得喘不過氣來。一個男人開啟前臺後面的門,他是這家小旅館的經理,他驚訝地轉向我,馬上說,這個年輕的小姐來了,她長得真快啊,都長大了,還有她的——朋友?
“表兄,”巴利說。
我問,是否有人知道我父親在哪裡,但沒人知道。我們開啟門,父親的房間寬敞、怡人。突然看到父親的箱子,房間裡到處是我熟悉的他的衣服,他用了很久的刮鬍用具和好看的鞋子,我感覺更糟了。前幾天在牛津大學詹姆斯教授的房間裡才見過這些東西。這種熟悉令我震顫。
不過還有一個更大的震驚。我父親生性愛整潔。不管他待在哪個房間或辦公室裡,那地方都是整潔和細緻的典範。我從未見過父親的東西這樣亂七八糟過:箱子扔在床上,東西掉出一半,顯然他在裡面翻找過,扯出了一兩樣東西,地板上掉落了襪子和汗衫,他的輕便帆布外套也扔在床上,看來他也是在匆忙中換了衣服,把脫下的西裝堆在箱子旁邊。我突然想到,這或許不是我父親乾的,是有人趁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