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之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9章 粉墨登場,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紫色之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檉給戲樓起名彩翼,應景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戲樓位置臨街,其實是一座大戲園子,樓在園子內。

前方鋪面做了遮擋,中間有包紅綢的寬長木門,進去後是個寬闊所在。

此處原本外地商賈買來居住的地方,不知是生意失敗,或旁的什麼原因,才出手轉讓。

雖然地方極大,但因在平民居多的西南城,所以要價並不高。

買下之後,戚紅魚做了一番修整裝飾,最裡面是狹長的聯排房舍,前方迎著大門有兩座樓閣彼此對映。

這樓閣本是賞景的風物樓,被改成了戲樓,都有二層,可以滿足趙檉所說的四座戲臺標準。

不過趙檉看了後,覺得還是有些小家子氣,便在兩樓之前,向著街上大門,又搭建了座露天戲臺。

這露天戲臺長大,不同一般三面簾子後臺上人的格局,而是真正的四面露天,側面修建妝房,伶人走側面。

戚紅魚共找來三家來歷清白的戲班,都是在京畿地界漂泊走野的那種。

這些野臺班子一聽說是二大王開戲園,便是連價錢都不談,只說看著賞就行,能到處唱野戲的班主都是腦筋靈活之輩,自然知道給趙檉唱戲意味著什麼,極有可能會一炮而紅,到時候名利雙收。

野臺戲班一般都是家班,就是一大家人到處唱戲,因為這個原因,戚紅魚沒將三個班子合在一起,若是戲的曲目太大,一個班子唱不下來,就讓另外的班子搭手。

這三個班子分別是呂家班、張家班、於家班。

其中以呂家班人數最多,足有二三十的樣子,其他兩個班子各自也都有十幾人。

戲園子是悄悄開業的,趙檉沒有操辦什麼典禮,也沒有驚動太多人。

初時,只是演些傳統的曲本雜劇,算是試臺子,這期間一直都在露天大戲臺演,免費供人觀看。

雖然戲園開業未做宣傳,戚紅魚對外也隱瞞了趙檉是背後主人的事情,但因為免費,所以每天園內人滿為患。

至於擠不進園裡的,就在外面觀看,手腳靈活就爬到麴院大街兩旁樹上。

這個時代,娛樂生活貧乏,尤其對普通百姓而言,達官貴人還可以喝酒聽曲,各種宴飲取樂,但普通百姓除了閒逛街外,卻是沒有太多好乾。

這天露天台子表演完畢已經黃昏,三個班子都在狹長的房舍前造飯聊天。

這房舍已經分給三家居住,雖然說同行是冤家,但如今在同一屋簷下,倒也都守著規矩,只不過彼此少說話,頗有些涇渭分明的意思。

呂家班的班主叫做呂老旺,五十多歲,臉上鋪滿核桃紋,看起來滄桑老朽,和實際年紀有幾許差距。

當下他正坐著塊大青石,邊看婦人女子們鼓搗灶火做飯,邊對幾個兒子侄子訓話。

他一副痛心疾首:“唉唉,這每日裡白唱下去,損失銀錢不說,還要僱人打掃園子,真替王爺心疼。”

幾個成了家的子侄互相看眼,知道他又要開始要講那套陳腐道理,些年來都已習慣,便都沉默起來聲也不吭。

唯獨小兒子只有十六歲,正是叛逆活潑時候,不由鼓著腮幫子反駁道:“王爺又不短了班裡銀錢,爹爹操的哪門子閒心。”

呂有旺聞言一瞪眼:“我這不是替王爺心疼嗎,王爺是好人,看他白白損失銀錢,我這心中難過。”

呂小郎不解道:“王爺家大業大,哪裡會在乎這些小錢,說不得開個戲園子就是為了耍耍樂樂,哪會想著賺那三瓜倆棗。”

呂有旺抄起旁邊的戲棍打去:“當王爺與你那般無聊,若是真想耍樂,直接府上養著班子不就成了,何必大費周章開園子呢!”

呂小郎還想犟嘴,那戲棍已經打了下來,他立刻抱頭鼠竄。

呂有旺嘴裡罵著:“不學無術的東西,早知道收完麥子那會兒就不帶你出來,在家做活便是!”

呂小郎邊跑邊喊:“你以為我願意出來,在家裡多好,出來勞累不說,還得受些閒氣。”

他腿腳快,後面呂有旺也沒有真追,被幾個子侄拉住後,嘴裡繼續絮叨著:“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呂小郎好跑,沒多遠就到大門前,他瞅了瞅院門兩側的耳房,這兩處耳房都有人居住,是照看園子的管事,據說都是王府裡的人。

他不敢打擾,想著出去轉上一轉,看看有無什麼樂子可瞧,就這時一輛馬車在大門外停下。

馬車新油漆的木面,雕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