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對手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二章 對手,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是左副都御史陳瑛實際控制了,陳瑛跟李至剛一起被彈劾,但還沒有摘冠去位;刑部是永樂帝的頭號舔狗鄭賜的地盤,只要上面意思不變,鄭賜不會拿他怎麼樣,兩人不錯的私誼在這種風暴面前反倒無足輕重;大理寺卿陳洽(原吏部右侍郎,姜星火前世交趾布政使司第二任布政使,兵敗時自刎而死)倒是個剛直不阿的,但光有大理寺是沒用的。
李至剛心中湧起了一陣溫暖,頓時淚水漣漣,也不知道是裝的,還是三進宮有點慌了:“國師大恩,永世不忘。”
“別客氣。”
姜星火擺了擺手:“李兄且仔細說說,究竟發生了何事。”
“唉!”
李至剛目光掃視四周,確定四周無人後方才鬆了口氣,緩緩將事情從他的視角說了一遍。
但與夏原吉所瞭解到的情況不同的是,李至剛在一些細節上,所言是有出入的,尤其是他的上書動機。
“李兄是說工部右侍郎金忠與伱晚上一道喝了酒,提起了言路之事,約定一起上書,方才回家寫下的奏疏,可金忠卻並未上書?那奏疏為何酒醒後還不留下或焚燬,還要繼續上奏呢?”
姜星火眉頭皺得很深:“李兄,你莫不是被人當成槍使了吧。”
李至剛聞言,臉色微變,再次確認四下無人後,方才說道:“我如何不曉得,可金忠到底非是旁人,我以為是陛下的意思,這心裡便存了猜度的念頭念頭一起,便是覺得有些不對,也都自己糊弄了過去。”
這裡要說的便是,金忠真不是一般人,其人自小熟讀兵法自學成才,洪武二十四年入北平燕王府,後經過姚廣孝的舉薦,升任長史,跟姚廣孝一道,同為靖難之役的主要謀劃者不過跟姚廣孝不同的是,姚廣孝留在後方,而金忠則是隨軍征伐,贊理軍務,是朱棣的得力謀士。
坊間有言,朱棣目前身邊最仰賴的近臣有“二金”,文是金幼孜,武便是金忠,“二金”都是孤臣,雖然姚廣孝是他的舉薦人,但金忠在廟堂立場上,並不追隨黑衣宰相,相反,根據姜星火的隱約回憶,金忠似乎是永樂朝立儲之爭裡,朱高熾被冊立為太子、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的最重要推手。
文臣裡的廟堂光譜,顯然並非除了變法派就是守舊派,這裡面還有建文臣子、燕邸舊臣;帝黨、大皇子黨等等錯綜複雜,乃至以地域籍貫和科舉年份劃分的廟堂派系,當這些錯綜複雜地攪在一起,事情顯然變得有些複雜了起來。
尤其是現在其實光靠李至剛的資訊,其並不能確認什麼。
金忠說是說酒後跟李至剛吐的牢騷,講言路太寬嘰嘰喳喳,然後自己酒醒了覺得不妥放了李至剛鴿子沒上書,這能說明什麼?
而且即便是同樣支援變法,大皇子朱高熾和二皇子朱高煦及兩人的支持者們,對於變法的支援力度也是不一樣的朱高熾的支持者們多是士紳,利益有可能是受損的。
所以不是說之前支援變法,就一定會以後也支援變法,尤其是在姜星火在江南大刀闊斧地變革以後。
“這些還不夠,而且金忠跟黃信素無交際,這裡面是說不通的。”
姜星火看著李至剛說道:“李兄,你是禮部尚書,國朝正二品的大員,再加上又負責太祖高皇帝忌日的操辦,按理來說,這時候是沒人敢有膽量對你用計謀的,更何況是如此來勢洶洶?這件事前後都透露著蹊蹺,你再想想,這裡面還有什麼關隘之處。”
“內閣。”
李至剛咬了咬牙說道:“內閣絕對有問題!”
這裡面能引申的含義可就大了去了,內閣誰管著?自然是大皇子朱高熾。
可如果按照李至剛的說法,所有線索都能引導到朱高熾身上,這何嘗不是另一種不合理?
姜星火併不願意相信,朱高熾會從中作梗,來破壞變法,朱高熾跟文臣士紳走得近不假,但絕非這等拎不清輕重的不智之人。
姜星火眉頭微蹙,輕聲說道:“你的意思是說,是內閣在其中推波助瀾,那就奇怪了啊,內閣是什麼地方?天子近臣,掌管朝廷政務的分流,他們可以影響很多事情,但是要讓他們不顧惜自己做到如此程度,除非有著必要的理由,而且內閣也不是鐵板一塊啊。”
“這種事情,誰也擔當不起,但既然內閣看起來沒有動機,那這裡面肯定另有玄機!”
李至剛眼神閃爍了幾下,沉吟片刻,接著說道:“雖然我不清楚是誰在暗中搞鬼,但是我敢肯定,是有人在針對變法,他們就是要把夏原吉也支走,然後讓國師你回來孤立無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