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楊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楊,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曉得大皇子是什麼意思。
事實上,屋裡的三個人,對理學都是有著不錯造詣的,他們很清楚理學格物論和認知論的缺陷到底在哪裡,所以朱高熾能想到事情,他們也能想到。
“姜星火絕不是無的放矢,這個放大鏡,是有些說法的。”
楊榮沉默了半晌,緩緩道:“新學確實是有些超出想象,但也有可取之處,我聽胡儼說,國子監裡,新學的學術氛圍很好,有一部分監生們是真心喜歡新學這種格物致知的方法,譬如前段時間風靡南京的製造熱氣球的熱潮,國子監裡的生員,但凡有些家底,能承擔得起絲綢等物花費的,都會湊個熱鬧。”
“你們認為,新學能取代理學嘛?”朱高熾扭頭繼續向楊士奇詢問道。
姜星火行事異乎尋常的激進,讓人不由地想到,他會不會走最激烈的極端,也就是直接廢除理學,所以朱高熾在私人場合裡的擔心,不無道理。
事實上,朱高熾也確實聽到了一些風聲。
“不錯歸不錯,但理學還是瑕不掩瑜,我不認為新學能夠取代理學。”
楊士奇斟酌用詞,說的委婉。
楊榮則翻了翻手裡的放大鏡,也是面露難色,他想了想才說道:“理學固然有些地方讓人詬病,但也不失為一門好學說,太祖高皇帝定理學為大明的官方學問是極有說法的,若是貿然將其廢黜,必然引發天下震盪。”
見說到了關鍵處,楊士奇起身關了門。
隨著“吱呀~”一聲輕響,房間內的氛圍迅速地嚴肅了起來。
“理學不可廢,至少現在不能廢!這個念頭動都不能動,姜星火做的事情很危險!殿下必須去勸勸陛下,這也是我一開始說的意思。”
楊士奇嚴肅地說道:“不管怎麼說,理學現在是我大明的官學,理學可謂是如一條滾滾東流的大江一般,匯聚了天下計程車人學子,如果貿然將其毀掉,就彷彿是大江改道一般,必然會引發嚴重後果,到時候天下大亂,對朝廷不利,甚至直接會影響到陛下的統治根基。”
楊榮也是眉毛皺起,理學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影響力無與倫比,雖然他個人對新學沒什麼成見,但雙方的力量對比是如此的明顯,楊榮不認為姜星火有一絲一毫的取勝希望。
“殿下可是收到了什麼訊息?”
在兩人凝重的目光中,朱高熾點了點頭。
“陛下有意扶持新學,與姜星火私下承諾過,若是在這次論戰裡,新學能夠戰勝理學,那麼就要動一部分選官相關的制度。”
“難道是要恢復三舍法?”楊士奇失聲道。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變法的內容之一,即用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顧名思義是把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舍,外舍兩千人,內舍三百人,上舍一百人。
學生依據一定的年限和條件,由外舍升入內舍繼而升上舍,最後按科舉考試法,分別規定其畢業成績並授以官職,也就是“上等以官,中等免禮部試,下等免解”,相當於官員資源的傾斜,這也是王安石試圖培養變法得利階層的努力。
除此之外,三舍法還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那就是學生是以在舍讀經為主,以濟當時科舉偏重文詞之不足而這就意味著,單獨的一套教育-選官體系,如果放到今天,也一樣能起到單獨開闢新賽道培養學習新學的官員的作用。
而在宋哲宗紹聖年間,甚至曾一度廢科舉,專以三舍法取士,直到宣和三年才詔罷此法,也就是說,這是有過歷史經驗的,是可以代替科舉的另一種取士制度。
“不錯。”
朱高熾點了點頭,說道:“國師有意設立大明行政學校,不僅用來培訓官吏學習變法相關政策,還想要在其中恢復三舍法,培養一部分學習新學出身的官員。”
“這”
楊榮和楊士奇的面色都變得凝重無比。
動科舉制度,這是要掀了天的大事,可比抓孔希路性質嚴重多了。
畢竟科舉制度,是當下最重要的選官制度,國子監的衰落,是必然的。
而姜星火恢復三舍法,自己搞自己的官員培養體系,這是很犯忌諱的一件事,而且幾乎觸動了所有官員的現實利益。
“殿下怎麼看?”
沉默良久之後,朱高熾才悠悠地吐露了內心的真實想法:“程朱理學是孔孟之道的延伸,而且理學的核心便是三綱五常,若是將理學視為禁錮的枷鎖,那麼其實同樣也可以看做是保護的圍牆,科舉制斷然不可更改一旦更改,天下的讀書人怕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