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陷入了沉思。
氣溫和降水,兩個在日常生活中壓根都不會注意到的因素。
竟然能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
李景隆想要反駁,但他的反覆思量,卻最終發現,無從反駁!
這就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否則,如何解釋吐蕃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
就在兩人沉思之際,姜星火繼續說道:“當然了,吐蕃還算好的,雖然苟延殘喘,但終歸是能活下來,西域大部分的國家,根本就是因為缺乏降水,整個國家都徹底消失了沙漠之中。”
“唐詩裡,邊塞詩人們最經常提到的,也是最無辜的一個國家就是樓蘭。”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白: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高適: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
岑參: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杜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姜星火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道:“也不知道樓蘭得罪了誰,就這麼倒黴,只要是個有名的詩人,不斬了樓蘭就不能證道一般。”
朱高煦和李景隆,亦是跟著笑了起來。
然而姜星火笑完便收斂了起來,嘆了口氣說道。
“可惜,樓蘭不是被這些詩人挨個斬沒的,而是被逐漸消失的降水,給滅亡的。”
“以前樓蘭古城處於居延海邊緣,那真的是內海,有疏勒河、孔雀河、塔里木河等河流匯入,水草豐美、牛羊成群。”
“然而到了唐朝中後期的時候,因為降水的減少,連植被也活不下去了。”
“樓蘭已經是西域戶口數位列前列的國家了,唐朝的時候,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的諸國,除了有三千三百戶的于闐、寧彌並列第一外,隨後便是樓蘭的一千五百戶(約一萬四千人,軍隊兩千餘人),其餘的精絕、且末、小宛、皮山等國,其實只有幾百戶、數千人。”
姜星火繼續說道:“如今,像是樓蘭這樣的西域國家早已經全部都滅亡了,甚至連都城都被拋棄了,裡面連一個活人都沒有了,因為當地根本就無法生存距離唐朝已經數百年過去,你們如果有機會去看看,樓蘭古城周圍,還是寸草不生,中途的補給站大半都已經毀滅,這也是絲綢之路幾乎斷絕的原因之一。”
聽完後,朱高煦和李景隆,心頭都有些震撼。
這種震撼並不是被某個巨大的訊息砸到腦袋的那種,而是一種對於沉甸甸的歷史中發生的這些事情,又一次無聲地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的那種沉重感。
他們彷彿看到了遙遠的西域黃沙下,埋葬的曾經美麗的城市,風情萬種的胡姬早已化為枯骨隨風而去,唯有那千年不倒的胡楊林,訴說著那裡曾發生過的故事。
曾經強大無比的唐朝、名噪一時的吐蕃、神秘美麗的樓蘭,都因為氣溫和降水,走向了不同命運的結局。
那麼大明,未來又將走向怎樣的結局?
“唐朝和吐蕃雖然滅亡了,可氣溫和降水,還會繼續影響著華夏文明的歷史程序,”
“唐朝中後期,氣溫下降,氣候開始變得寒冷,而這個導致寒冷的降溫過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甚至過程中還會有所起伏。”
“在唐末五代的亂世後,北宋迎來了一個升溫期,在那時,不僅北方的幽雲十六州開始重新適合耕種和居住,就連河北也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澤、河流,北宋甚至還依靠這些湖泊與河流,在平原上修建了阻擊遼人南下的防線。”
就在兩人的情緒稍稍抬起來的時候,姜星火的話語轉向低沉。
“但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北宋滅亡的前夜,氣溫便開始又一次下降了,這次持續百年的溫暖期宣告結束。”
“史書中記載,北宋大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泉州下起了大雪,泉州港甚至因此封凍。北宋政和元年,太湖全部結冰。”
“而遼東的金人,也開始因為不堪忍受寒冷,走出深山老林,向南滅遼、滅宋。”
“然而,這個溫暖期反彈後的大寒冷期,持續的時間非常的長。”
朱高煦脫口而出:“蒙古人!”
“不錯,氣溫對於草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平原。”姜星火點頭說道。
李景隆試探著問道:“蒙古人也是因為草原逐漸寒冷,所以才被迫整合起來,南下征服世界?可為什麼草原受到氣溫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平原呢?”
“因為草原距離海洋,比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