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仁義本質,侯爺貴性,沈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住了。
他確實從未有想過。
自少,父親、先生便教導他要重義守禮,做個好君子。
可是,到底是為何呢?
想了想,他答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樂松笑著嘆了口氣,問道:“少保,您有養過猴子嗎?”
龐籍不知他為何這樣問,搖頭道:“不曾養過。”
“我們侯府在城郊有個莊子,裡面有片樹林,住了不少野猴子。”樂松娓娓道來:“有一隻小猴子份外機靈活潑,我叫它‘旺財’。每次我去莊子的時候,都會帶一些山果蔬菜餵食它。”
“嗯?”
“旺財大方得很,我給它的水果,它自己吃不完的,便分給其他猴子吃……”
龐籍不語,只靜靜聽著樂松說。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旺財的無私,究竟是否有回報?於是,我抓走它,關了起來,又命人將林子裡的水果都採摘走。次日,我將它放回森林,它找了好久,也摘不到水果……”
“然後?”
“這時,那些平日裡吃過旺財水果的猴子,都把自己的水果分了給它。而這林子裡,有一隻猴子特別的孤僻,它頭上有一簇白毛,很好辨認。‘白毛’從來都沒有吃過旺財的水果,但是它也把自己的水果分一些給了旺財。”
龐籍若有所思,聽得樂松問道:“少保,為何‘白毛’要分水果給旺財?難不成它也懂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猴子又怎麼可能深明大義?
龐籍搖頭,坦白說:“為師不知道。”
樂松道:“學生想了許久,才想通。這些猴子生活在野外,保不準總有摘不到水果的時候。倘若對方是個生性吝嗇的猴子,‘白毛’定必不會幫它,因為若是他日自己有難,對方不一定會幫回自己。但是以旺財大方的個性,若是自己有朝一日也找不到水果,旺財必定會幫忙,故而樂得在旺財落難之時伸出援手。”
龐籍愣愣地看著樂松,用看怪物的眼神,仿似看著一個五個頭、六隻手的妖怪。
樂松卻是嫌他還不夠驚訝,補充道:“這樣想來,旺財的‘無私’與‘大方’,大概也是生存的本能。”
他望向龐籍,目光裡是毫不掩飾的嘲諷:“少保,儒家所言的仁義道德,何嘗不是出自這猴子一般的私心?”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