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土默熱紅樓歷史十講,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望,正所謂“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紅樓夢》中寶琴所說的“真真國”,應該暗指的臺灣;女孩子詩中“島雲蒸大海,巒氣接叢林”就是典型的臺灣景色;“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說的也是江南和臺灣抗清力量聲氣相求的實情。《紅樓夢》創作初期,是以柳如是為女主人公原型的。柳如是和她的丈夫錢謙益,晚年之所以長住“紅豆莊”,原因就是這裡臨江近海,便於同義軍水師聯絡。柳如是曾經親往崇明勞師,同張煌言水師中的娘子軍很是親熱。後來這些娘子軍全部戰死在崇明,這似乎就是《紅樓夢》中描寫“林四娘”和她的女兵的根據之一。當然山東青州發生的林四孃的故事也有史料支援,此事發生的時間是順治二年,也正是南明弘光元年;不過這個林四娘只是一個死於戰亂的宮女,並沒有那些馳騁沙場的英勇事蹟。《紅樓夢》作者用兩個故事合成一個全新的林四娘形象,是小說創作常見的伎倆。

《紅樓夢》中以濃墨重彩描寫了“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的故事,所謂“除宿弊”,應該是影射唐王打擊“黨爭”,消除內部紛爭,團結抗清的事蹟;所謂“興利”,也似乎是影射唐王關心民眾生活,節儉朝廷開支,注意積累抗清所需財富的事蹟。探春理家時,幫助她的是寶釵。如前所述,寶釵的原型也是柳如是。柳如是曾把自己一生積攢的首飾,慷慨捐贈給義軍,用於裝備“八百羅漢”。《紅樓夢》中的“時寶釵小惠全大體”,大概就是影射的這件事情。

《紅樓夢》中的惜春,影射的似乎是魯王監國政權。魯王始終沒有稱帝,一直是監國身份,所以《紅樓夢》中沒有讓惜春進入“三春”的行列。《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要以“春”字代指皇帝?應該是從《春秋》的“春王正月”而來。魯王后期,三個南明皇帝接連失敗被殺了,正所謂“勘破三春景不長”。魯王自己的軍隊也大部被清軍消滅,只率殘部逃到福建沿海苟延殘喘,最後幾乎只剩下孤家寡人,每天只好在海島上孤獨地以拜佛唸經為事了,這也正是“獨臥青燈古佛旁”的結果。魯王一直沒有被俘,最後孤獨悽慘地病死在金門島上一座破廟裡,這個金門島就是今天台灣政權盤踞的金門,至今魯王墳墓猶在,可惜幾乎無人憑弔了。

。。

《紅樓夢》歷史事件(11)

第四節 木石前盟

說到《紅樓夢》中甄士隱那個可憐的女兒“甄英蓮”(後改名“香菱”),就令人不由得聯想到陳寅恪大師《柳如是別傳》中的那個“影憐”,讀音完全相同。英蓮後改名“香菱”,又與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湘靈”諧音,其中有什麼必然的聯絡麼?循此思路蒐羅史料,細加厘剔,就會發現了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巧合:《紅樓夢》通篇故事,與這個“湘靈”、“影憐”還真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關於“湘靈”的問題,另行探討,這裡主要研究這個“影憐”。“影憐”何許人也?她就是那個著名的風塵才女柳如是。柳如是何許人也,恐怕不會像武則天、慈禧太后那樣,為今天的人們所熟悉。但在明末清初那段天翻地覆的日子裡,她可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江南豔妓、尚書夫人、風塵詩人、愛國俠女,集萬種風流、千般才情於一身的響噹噹“花王”名流!

根據陳寅烙先生考證,柳如是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逝世於清康熙三年(1655),年僅四十七歲。她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改朝換代的動盪中度過的,飽嘗了妓女的辛酸,也經歷了貴夫人的榮耀;遭遇了戰亂的痛苦,也顯示了反抗的光輝;創作了輝耀千古的詩歌,也落得個投繯自盡的悲劇下場。

“影憐”本姓楊,名雲娟,至今我們也無法知道她的出生地和家庭情況,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她從小就被賣進妓院做了侍女,家鄉父母一概不知,有人根據她的口音,猜測她是浙江嘉興人。明崇禎二年(1629),剛剛十二歲的雲娟,被罷職的宰相、江蘇吳江豪門周道登買去做妾,改名為朝雲——與宋朝蘇東坡的侍妾同名。崇禎四年(1631)末,由於家庭中別人的挑唆,剛剛十四歲的朝雲又被周家趕了出來,賣到蘇州妓院,從此踏上了茫茫風塵之路。

此時的雲娟(朝雲),已經擺脫了滿身稚氣,出落成一個名副其實的“美人”。在蘇州,雲娟逐漸豔幟高張,聲價日隆。為了擺脫對昔日痛苦的回憶,按照唐朝大詩人李商隱(義山)的詩句“對影聞聲已可憐”,為自己改名“影憐”。在周府做妾時,受周道登影響,影憐學到了一些吟詩繪畫的本領;墜入風塵後,由於影憐同名士交往日多,逐漸學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女詩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