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9章 人性本惡,不患寡而患不均,都督請留步,攜劍遠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能因為士兵想得到財貨,就南下劫掠呢!
從任何角度看,這都算是兵家大忌,只有居無定所的胡人才喜歡這麼玩!
高歡志在登基稱帝,愛惜羽毛,自然是不容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哪怕他從前在爾朱榮麾下也是無法無天的做派也是一樣。
於是高歡命小舅子婁昭為監軍,帶來一隊親兵前來滎陽,到高嶽大營內“肅正軍紀”。
婁昭不是傻子,沒有上來就抓人立威,而是悄咪咪去軍營裡面轉了一圈之後,跟底層士卒們聊過以後,才回去便跟高歡說:不患寡而患不均,高嶽軍上下都在眼紅妒忌友軍吃得腦滿腸肥。長此以往,軍心恐將生變。
高歡本來不太在意這件事,幾乎都已經忘記了。但是聽婁昭這麼說,也不得不正視軍中“利益分配不均”的情況。
草原擄劫來的財貨,絕對是不可能分給未參與戰鬥的將校和士卒的。
這是紅線,絕對不能開口子。否則將來若是遇到大事要軍隊頂上去,絕對不會有“傻子”再願意出頭了。
既然苟著就能“利益均沾”,誰還會挺身而出呢?躺著拿錢不比上陣拼殺舒服?
人性的惡便在於此,一旦利益分配出問題,人性的醜惡面便會無限度的放大。
劫掠草原沒我們的份,劫掠河南該輪到我們了吧?這便是高嶽麾下將士們的強盜邏輯。明明出塞之戰沒有出力,卻偏偏還感覺自己很有道理。
而這些人沒有直接要錢,他們只是想求一個“機會”。上頭不允諾,似乎也有些不近人情。高歡體會到了當老大的難處,這碗水他端不平也要想辦法擺平!
高歡連忙找孫騰等人商議,權衡再三,都覺得高嶽的建議也有可取之處。
於是高歡命高嶽帶兵南下長社,若能攻下長社,則允許大軍劫掠三日,所得戰利品都無需上繳。
這道命令一下,高嶽麾下士卒可謂是跟打了雞血差不多的,亡命豬突一般的來到長社城下,片刻不停的便開始攻城。
攻城進行了一個時辰後,於謹見勢不妙便帶親軍跑路,扔下城內輜重不管,放任東魏軍四下劫掠。
高嶽麾下士卒見高大巍峨的長社城居然如此輕易就被攻破,都得意的有些忘乎所以,認為於謹不過如此,只是一個仗著劉益守的名頭狐假虎威,在下面混飯吃的酒囊飯袋。
於是也不怎麼佈置城防,而是開啟城內的府庫,成群結隊的搬東西,很多士卒甚至為了搶錢搶糧互相干擾而打了起來。
城內為數不多的民居,這幫人更是一家也沒放過,如同蝗蟲過境一般,能搬走的都搬走,甚至到了大半夜裡,長社的城門都不關,來來往往都是搬運輜重計程車卒!
高嶽為什麼不約束部眾呢?不是他不想,而是眾怒難犯。
高階軍官和中下級軍官的晉升渠道不一樣,這年頭中下級軍官若是沒有機遇,下場就是死在某一次的戰鬥之中,根本不可能有升遷的機會。
所以他們跟底層計程車卒一樣,都比較青睞於實實在在的財貨,對腰包鼓不鼓很在意,對是否能得高歡賞識,卻並不怎麼在意。
高嶽此刻若是要部署防禦,不讓士卒們搶劫,那就是跟眾人作對,擋了大夥的財路。歷史上因為這種事情掉腦袋的高階將領,可不是一個兩個。
反正東魏不是自己的,高嶽選擇明哲保身,就當自己什麼也看不到。
然而,他想得很好,於謹卻沒有配合他。
偵查到長社城的情況後,本來就將兵力後置的於謹,卻根本不通知後軍前出。
而是利用手裡不足兩千的步騎混合隊伍,趁著夜色突襲了長社城。
於謹根本不給高嶽整頓兵馬的機會,發現高嶽軍居然為了搶劫連城門都不關,便決定孤注一擲賭一把。
先後到達的兩千人隊伍,在長社城內大殺四方,高嶽軍幾乎已經失去建制,都在搬東西,甚至有些士卒根本不在城內!
高嶽軍如同雪崩一般的大敗虧輸,一直朝著滎陽方向逃竄,於謹追兵一直追出數十里地才停下來。
此戰高嶽麾下兵馬戰死數千,失蹤過萬,一支主力部曲被打得失去建制,可謂是一個結結實實的慘敗。
更可笑的是,失蹤的那些人,比找到屍體的還要多不少,也不知道是被於謹麾下計程車卒給殺了,還是帶著搶來的財帛落草為寇了。
反正自此以後,長社周邊就成為了一個匪患不斷的地方,直到後來劉益守全線北伐滅掉東魏以後,才徹底將匪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